昨天下午,本报与扬州市文物局、扬州市博物馆协会、扬州市博物馆共同策划的“扬州博物馆讲堂”在扬州市双博物馆讲堂举行了第12次讲座。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舒家平解释了“杨迪皇帝墓的发掘与初步研究”。
有两个池塘
可能与杨迪皇帝夫妇有关
扬州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梁家平表示,这是一次配合基础设施建设的救援发掘。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位于汉江西湖镇司徒村曹庄组。墓地被称为“后山”,原地形较高。
考古学家在走访调查过程中感到惊讶的是,当地没有关于杨迪皇帝墓的传说。参观时,我听说杨迪皇帝墓和萧后墓所在地附近有两个池塘。西边的池塘叫明塘,东边的池塘叫焦塘。这两个池塘的位置,不禁让人想起了这两个墓的位置——隋阳帝墓在西侧,萧后墓在东侧,而且,隋阳帝被称为“明帝”@ “焦”和“萧”音相似,这两个池塘有故事吗?束家平说,考古学是一项严格的科学工作,他们也在研究。
[img]825114.jpg' />
第三座砖室墓
和萧后墓是同一时期
“杨迪帝墓和萧后墓所在的土墩是人工堆砌的。“舒家平说,通过挖掘推断杨迪皇帝墓的建设方法是:先在原土上挖浅洞和砖房,同时在砖房内堆砌夯土,堆砌夯土时预留墓道,下葬封门后,在墓道内填土,最后封土形成土墩。整个墓葬的建造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夯土靠近墓砖墙。建造土墩和墓葬是南方典型的高等级墓葬做法。而萧后墓是挖土墩后下葬的,也符合历史记载。
虽然在杨迪皇帝墓周围的工作范围内发掘了10多座古墓,但只发现一座与杨迪皇帝墓和萧后墓有关。在杨迪皇帝墓葬西北约80米处,发现了一座只出土少量文物的砖室墓。“这座砖室墓的形状与萧后墓的形状和墓砖的纹饰非常相似。出土的灰陶碎片,特别是陶罐口与萧后墓非常相似,我们推测第三座砖墓与萧后墓同时出土。”
“经过考古勘探和发掘,在工作范围内没有陵园、神道、兆沟等墓地的迹象。”
小后冠饰有了新的发现
唐代出土的棉花很少见
杨帝墓和萧后墓共清理了400多件套墓志、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珍贵文物。束家平说,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实验室考古后,萧后冠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萧后的装饰已经清理了大约三分之二,出土了12件铜钗、1件铜香炉、1盏铜灯、1个额托、2个太阳穴、几朵花等碎片。饰品有水滴形、荷花形等形状。
除铜香炉和铜灯外,铜钗、额托、博鬓、花卉等实验室考古清理的文物应为装饰构件。初步研究表明,萧后装饰的生产工艺包括锤击、捏丝、镶嵌、珠化、镀金、抛光、凿子等,构件的复杂性和精致性远远超出想象。@ 另一项新发现,束家平说:“铜钗断裂处露出疑似棉花的填充物,经显微观察和红外光谱分析即为棉花。“根据SEM图像,铜钗中棉的显微特征与现代棉一致。舒家平认为,这在考古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唐代出土的棉花极为罕见。萧后内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空白。”
扬州杨迪皇帝墓的考古发现很重要:萧后冠饰有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