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写皇帝是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官员们写了很多关于皇帝的书面报告,包括奏报、奏章、题本、奏本、题奏等。演奏皇帝的各种文字,总称为演奏疏忽或演奏,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提案”。
明成祖朱棣非常重视民情和舆情。他认为,治理世界,必须全面把握民情,“虽然细微的事情不敢忽视”。"自古以来,昏君,其不知民事者多至亡国"。他曾对负责演奏疏浚的通政司官员说:当地官员来到朝鲜时,我命令他们报告民间的痛苦。他们总是说“田谷丰,田谷乐业”。他们只说赞美和平与繁荣的话,不说实话,不说实话。最近听说山西饥民吃树皮草根,但是没有官员向我报告这件事。
明成祖为了让官员们上书有“样板”可学,曾命黄淮、杨士奇等编撰《历代名臣奏议》一书。这本书由永乐14年(1416年)编成,共350卷。这本书分为64门课程,包括君德、圣学、孝顺、敬天、郊庙、法祖、后裔、宗族、经济、就业、选举、考试、水利、赋役和皇家边境。该系列包括晏子、管仲、李斯、陈平、贾谊、诸葛亮、魏征、柳宗元、富豪、欧阳修行、司马光、王安石、王禹僻、辛弃疾、完颜素兰等8000多名著名大臣。这本书材料广泛,自商周、宋元至宋元,包括历代政治得失、典制沿革、用人奖惩。四库全书提要称这本书为“古今奏议之渊海”。
令明成祖沮丧的是,他遇到了大量与宏旨无关、无关、平庸琐碎、无用于政治的“提案”。他对此讽刺,不得不果断驳斥。例如:
提案一:野蚕结茧,建议开庆祝会。明永乐初,礼部尚书李志刚上演皇帝:今年,山东部分地方的野蚕结茧,带领百官庆祝。
明成祖对此的回复只有一句话:“野蚕成茧也是常事,不够贺。”
[img]825852.jpg' />
提案二:阴云遮住日蚀,建议祝贺。永乐四年(1406年)夏历六月初一,据预测,日蚀应发生在这一天,因阴云遮蔽而消失。礼部尚书郑赐认为这是吉兆,并提出祝贺。
明成祖回答说:在天空的这一边,因为阴云遮阳看不到日蚀,不代表其他地方也看不到。天空很大,有很多地方可以看到日蚀。
提案三:皇帝说话多了,劝皇帝少说话,养精神。明成祖和大臣们讨论政治事务,谈了很久,有官员说:皇帝,你说话这么多,不利于身体调理。作为国王,你在于“沉默”(说话简单,有时候一句话也不说)。
明成祖没有得到官员的感情,说:世界如此之大,人民的苦乐,措施的利弊,必须广泛询问博客访问才能有一个彻底的了解。不是我喜欢多说话,而是我必须这样做。官员们怎么能不公开说话呢?
提案四:据说山谷里有“万岁”的声音,要求庆祝。13年(1415年)春天,贵州布政司向朝廷报告:有人在太岩山听到山上连续发出“万岁”的声音,这是皇帝威德远播、感动山川的证据。尚书吕震请求庆祝。
明成祖说:在山谷里大喊大叫,会听到回声,这是常识,什么奇怪的事?
提案五:有兔唇缺陷的人不能当武官。永乐年间,兵部建议,任何有“兔缺”(兔唇、唇裂)缺陷的有资格世袭武官的人,都不得世袭武官。
明成祖拒绝采纳兵部的建议,说:“武臣当察他的智慧、勇气和懦弱以及武术如何时,如何看待他的外表?孙膑既好又聪明。”翻译成白话文,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虽然膝盖骨被砍掉了,但他的智慧是可用的。
明成祖勤政,经常批评奏折。在审阅奏折时,皇太孙朱瞻基(即后来的明宣宗)经常随侍。有一天,明成祖一时高兴,把几个奏折递给他。十一二岁的朱瞻基在内容洞里回答,让爷爷很满意,只发现一个疏忽,没有把错误的字圈出来。成祖问:为什么不注意文字?朱瞻基回答:只要大事不差,为什么要苛求这些无心的错误?成祖不回答,又问:天降灾来了,是祈祷还是修德?朱瞻基回答:为君的修德要随时注意,等灾难发生时,修德已晚,还要祈祷。明成祖听后,天颜大悦。
明成祖雄才大略,努力治理,高度重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世界治平的基础。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的例子,确保军粮和边境工资的供应。江南派夏原吉治水,疏浚吴松。鼓励在中原各地开垦荒地,实施迁民宽乡、督促人民耕作的方法,促进生产,注意避免救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确保分配。通过这些措施,永乐达到了明一代的巅峰,历史上被称为“永乐盛世”。
古代皇帝是如何驳斥无端庆祝的[提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