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有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武台、钩一殿等宫殿。此外,还有寿成、万岁、广明、椒房、凉爽、永延、玉堂、寿安、平就、宣德、东明、岁羽、凤凰、通光、曲台、白虎、伊兰、无缘等宫殿。
前殿
秦汉时期,宫城中的大朝正殿被称为“前殿”。前殿建在龙首山的山丘上,“西京赋”描述了这种情况,“疏龙首以抗殿,形状巍峨”。
未央宫前殿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完整、最大、最具代表性的高台宫殿建筑之一。据文献记载,未央宫以芳香珍贵的木兰为椽子,以优雅的杏木为梁柱。屋顶的椽子上覆盖着金箔,门上有金色的图案,门上有玉饰,镀金的铜首饰,镶嵌着各种宝石。走廊栏杆上雕刻着精致典雅的图案,窗户是蓝色的,雕刻着古色古香的图案。殿前左边是斜坡,坐公交车,右边是台阶,供人们分级。高大的木柱、紫色的地面和金色的壁带矗立在基石上,之间有珍贵的玉石。作为西汉一代大朝的地方,前殿的豪华建筑是其他宫殿所无法比拟的。
前殿是未央宫的主楼,皇帝登基、朝国群臣、皇家婚礼、葬礼等都在这座殿内举行。
椒房殿
西汉时期的皇后宫被称为“胡椒房殿”。它的名字是因为它的宫殿墙壁涂有胡椒粉和泥,这不仅使它的宫殿墙壁温暖,而且使它的室内感觉温暖,而且因为胡椒房间可以使宫殿芳香。
椒房殿正殿位于北朝南,殿前设有双阙。宫殿前的位置很少见,不是一般宫殿所能做的,说明椒房殿的建筑规格很高。
石渠阁
石渠阁是未央宫藏书的地方,由西汉宰相萧何主持,位于未央宫西北部。石渠阁被称为石渠阁,因为它有石头作为渠道的导水。石渠阁是西汉时期国家最大的藏书阁。三年前,汉宣帝甘露曾“诏诸儒讲五经同异”。《后汉书翟传》载道:“孝道论六经于石渠,学者繁荣,弟子数百万。”
石渠阁是国家重要图书馆。秦末,刘邦率军占领咸阳后,萧何光收藏了秦宫的书籍、典籍和档案,均收藏在石渠阁。汉成帝时,汉政府的国家档案也放在这里。许多著名文人来这里查阅各种文献,因为石渠阁里有大量的藏书和资料。西汉中后期,石渠阁成为首都的学术中心。学者们在这里参加了由皇室或中央政府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他们谈论古代和现代,谈论天堂和地球。有时皇帝来到会场表示关注。
[img]824857[/img]
天禄阁
天禄阁,汉未央宫藏书阁的名字。西汉初,丞相萧何主持建造,位于未央宫北部。天禄阁命名天禄,天禄即天鹿。汉代人认为天鹿是象征吉祥的神兽。
《三辅故事》载:“天禄、石渠并阁,在未央宫北,以阁秘书”;汉武帝时,“建书之策,置书之官,下诸子传说,都充秘府”。天禄阁主要存放国家文史档案和重要书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家书籍、档案馆,汉代多达3090卷。许多著名学者聚集在天禄阁,如杨雄、刘向等。汉成帝时,曾命刘翔等人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书籍整理和校勘工作。刘翔聘请了军事、历史、天文、医学等方面的权威人士和著名专家,如步兵队长任宏、大史令尹咸、侍臣李柱国等。分公司经传诸子诗赋、兵书、数学、方法等书籍。“每一本书都成功了,往往写成一录,论其指归,辩其谬误,叙而奏”,还有《别录》,所以刘翔被后人誉为中国目录学的鼻祖。刘向死后,其子刘欣秉承父业,总结群篇,写成《七略》,是中国第一本书的分类目录。为了纪念大学生刘翔的历史成就,后人在天禄阁原址修建了“刘翔祠”,以示世人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也利用天禄阁的藏书,在长安写下了不朽的名字“史记”。
沧池
沧池位于未央宫西南部,池水周清如苍色,故名“沧池”。沧池水由城外水从章城门引入,入宫后称为“明渠”。沧池不仅美化了未央宫的环境,也解决了宫殿内的用水问题。未央宫用水量大,沧池在供水中起着重要作用。沧池是未央宫的人工水库。《三辅黄图》记载:“沧池中有梯台,高十丈。渐台实际上是池中的假山,它点缀着沧池,更加美丽。
少府
少府是秦汉时期非常重要的中央机构,专门从事皇室财政,其库存超过国家财政主管部门的主要司农。它的机构和官员的数量也在诸卿中排名第一。这是少府负责管理皇帝的私人财产和支持,实际上是皇室的主管。
麒麟阁
庙记云:“麒麟阁,萧何造。《资治通鉴》卷二十七胡三省注:“麒麟阁,在未央宫。张晏说:“武帝获麒麟时,作此阁,画像于阁,便以此为名。“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思股肱之美”,图为霍光、张安世、韩增、赵充国、魏相、丙吉、杜延年、刘德、梁丘贺、萧望之、苏武十一人。中国古代图写功臣的画像制度从此开始。
柏梁台
柏梁台是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春建的。《三辅黄图》卷了五年,柏梁台“在长安北阙内”。柏梁台铸铜为柱,是一座高达20公斤(总共约47米)的高层建筑。因此,这座建筑以柏树为梁架,“闻几十英里”,故名柏梁台。因为台顶上有铜凤凰,也叫凤阙。
未央宫的主要建筑:未央宫有哪些重要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