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揭秘:东汉帝国衰落不堪,但为什么大而不倒?

为什么历史上有些帝国早已衰弱,但仍能长期生存而不倒?让我们从西安碑林中的一个三国故事开始。

汉末发生的黄巾起义只持续了9个月。作为一场震撼世界的大起义,持续时间相当短。与太平道席卷全国的气势相比,与黄巾军刚打大旗时万方影从的盛况相比,这个结局出乎意料。

有的归结于农民起义的局限性,有的归结于起义军过度分散,缺乏强有力的协调统一指挥,有的归结于起义前叛徒的出卖,有的归结于朝廷迅速组织起军队,而皇甫嵩、卢植、朱军、曹操在军事上明显优于黄巾军。

事实上,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存在于不同程度,分散的黄巾军并不是最严重的。至于叛徒,这似乎是任何农民起义都不可避免的事情。幸运的是,起义军的损失并不大,起义仍在顺利进行。

[img]824574[/img]

东汉帝国没有倒下,黄巾起义没有成功。原因是什么?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直到有一天,当我站在一块石碑前仔细看的时候,我心中的谜团才稍微解开。石碑上有一段文字,记录了一个叫曹泉的人的故事。

曹全是谁?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微不足道。历史书上没有他的传记,也很少提到他。但他也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在某一领域,他的名字可以与王羲之和刘公权相比。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知道。这个领域是书法界。

练书法的,问曹全说不知道,那你就完了。

曹全不是书法家,他的人气来自一块石碑:《曹全碑》。

[img]824575[/img]

《曹全碑》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段时间,我在西安南街的一栋办公楼里工作。下楼一转,就是书院门。往里走几步,就是著名的关中书院,再往里走,就是更著名的西安碑林。

午饭后,我喜欢在学院门口散步。周末,我偶尔去碑林看看。碑林充满了真正的好东西,有无数的国宝,如“圣教序言”(大唐三藏圣教碑)、“玄秘塔”(唐玄宗秘塔碑)、如雷贯耳的名碑“多宝塔”(“唐多宝塔感应碑”)竟然挤在一起。

有一次,我在西安碑林第三展厅和一座光线不好的平房建筑里看到一块石碑。石碑损坏了,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隶书小字。看了介绍,才知道这是著名的《曹全碑》。

虽然我没有研究书法,但我也知道曹全碑是一座名碑。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在老师的指导下复制了字帖。现在,它就在附近。当我看到这座纪念碑站在中平两年(185年)时,我不禁感动起来。

这是黄巾起义失败后的第二年,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

这块石碑早在明朝万历初年就出土了,那是张居主持国政的时期。几百年过去了,石碑还在保存,这并不容易。

石碑上的文字不到1000字,记录了曹泉的生活故事。石碑背面有50多个标题,告诉我们上面描述的内容是真实可信的。

根据石碑上的记载,曹全的故事如下:

他出生在敦煌一个著名的家庭,在河西边境以军事成就而闻名。后来,他担任了关中淮里县的县长。他因弟弟病辞职回家。此时,在党的监禁中,曹泉被迫在家里隐居7年(继续充耳不闻,隐居7年)。光和七年(184年)3月,曹泉被重新启用,任命为酒泉县禄福县县长。

此时,张角在幽州、冀州一带起兵,兖、豫、荆、扬各州同时作出反应(妖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扬同时行动)。曹家乡合阳县农民郭家也起来叛乱。他们焚烧了城市的官方部署,骚扰了人民,每个人都不安。与此同时,当地紧急情况频频传来。皇帝征求官僚的意见,官僚们说:

"问曹全!"

于是曹全被任命为合阳县长。曹全一到任,就扑灭了战争,消灭了残余的叛乱者,收到了斩草除根的效果(收余余,夷残,绝其根)。

[img]824576[/img]

然后,曹泉访问了县里的三位老人,与当地人王敞、王毕等人一起同情人们的迫切需要,慰问老人,抚养寡妇和孤独,用自己的钱买米饭,给弱者和盲人。

曹全的大女儿桃飞等人还治疗了七种草药合成的“神明膏”(大女桃飞等七种药神明膏),并亲自送到远离城市的亭子里。曹全的下属王宰、程恒等人将药物送给受伤者,其中大部分已治愈。

曹泉实施惠政的美誉迅速传播。人们抱着孩子和东西回到家乡,房子修好了,商店又开了。虽然是多风多雨的季节,但粮食也收获了。农民、织布妇女和手工业者都感谢曹泉。曹泉还广泛听取舆论,开明治事,扩大官舍。

曹全死后,在王毕、王历、秦尚等人的号召下,合阳县57名县官感谢戴德,在合阳故城为曹全竖起了这座“不朽丰碑”。

古人的碑文就像今天追悼会上的悼词,赞美多,批评少。

真正的曹全当然没有那么“高大全”,皇帝也不会直接问他县长关于消灭黄巾军的事。碑文记载,有一定的夸张和虚伪。然而,作为一种公开和直接描述历史的材料,基本情况和事实不会有太大的不同。

合阳县是陕西和晋朝黄河西岸的一个小县。即使在东汉,它也是一个未知的地方。通过一块石碑,我们可以真正感受到1800多年前起义的广泛影响。

[img]824577[/img]

可以看出,这场起义比正史记载的要复杂得多,要激烈得多。不仅是张角兄弟,还有合阳县的郭家。然而,像曹泉这样的人拼命镇压起义。

曹泉有能力,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在他的领导下可以形成一种呼应的局面。合阳县的民事变革被镇压了。根据纪念碑的记载,他们完全依赖于自己的力量。

东汉实行县制。虽然地方军事力量的高度集中导致了军事力量的空虚,但帝国的结构是完整的,各级官员制度是有序的。一旦朝廷领导,它就可以迅速组织起来。

曹泉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也不是一个失去土地的奴隶。他属于地主阶级。他们有财产和既得利益。他们是黄巾军革命的对象。没有朝廷的号召,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站起来与黄巾军作战。

这些人在当地有很强的力量。汉末壁坞盛行,其实是他们建立的堡垒。他们在政治上服从朝廷,在管理上完全独立。他们是扑灭黄巾起义大火的骨干。

[img]824578[/img]

在意识形态上,东汉帝国以礼治国,大力推行儒家思想,培养了许多“铁杆支持者”。虽然帝国正在衰落,但他们的忠诚思想从未消失过。无论有多少风暴来袭,帝国仍然可以支持它。

有人把这些总结成四个字,叫做“大而不倒”。


揭秘:东汉帝国衰落不堪,但为什么大而不倒?揭秘:东汉帝国衰落不堪,但为什么大而不倒?

,,

  •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黄巾起义的领导人
  • 东汉末年,张角领导了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全国性农民起义。因为起义军戴着黄巾,所以历史上被称为黄巾起义。东汉末年,社会...

  • 汉少帝刘辩:东汉历史上第一个被废黜的皇帝
  • 东汉少帝刘辩,历史上一个悲剧人物。他是东汉历史上第一个被废黜的皇帝,在位仅仅五个月,英年早逝,去世时只有15岁,他在位...

  • 三国历史解密:奸雄曹操一生中最讨厌的人是谁?
  • 开建安文学,文学才华横溢的曹操,想骂自己最讨厌的人,却创不出合适的词。他不得不用古人韩生的话来嘲笑“沐猴而冠带,知小...

  • 曹操一生最痛恨的一个人是谁?想骂他竟找不到词语
  • 生于公元155年,卒与公元220的曹操,在三国这个历史舞台上纵横了65个春秋,其传下的英雄故事,时时令后人感慨莫叹。观其一生...

  • 何进是如何当上大将军的?什么导致了他的死
  • 何进,作为三国初期的重要人物,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很多人的轻视,很多人都看不起这个靠着妹妹的关系才得以成为大将军的屠夫。...

  •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排名第一
  • 俗话说“不看水浒,不看三国”,是指《三国演义》中充满了各种奇妙的策略。除了许多英雄无敌的将军和充满奇妙想法的顾问外,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