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连续剧《米月传》中,编剧称米月是楚国公主,嫁给了秦惠文王。后宫的头衔是“八子”,生了一个英吉(一个英则),后来是昭襄王。什么是八子?《汉书·外戚传》称“汉兴,因为秦的头衔。。。妾被称为妻子,还有美人、情人、八子、七子、长使和少使。”《史记·秦本纪》裴云集引用徐文说:“八子,妾。”
事实上,米八子并非公主出身。《史记秦本纪》称“昭襄母楚人,姓米氏”,《资治通鉴》称“昭襄王母米八子,楚女也”。两份权威史料都说米月和楚国公主挂不上。她只是一个有背景的楚国人,也可能是一个没落的贵族,有一些起源于楚国宗室,否则她的头衔不会那么低,只在后宫排名第五。直到武王意外死亡,昭襄王意外即位,米八子成为太后,史称宣太后。
昭襄王嬴姬是米八子生的,他的最终继承人孝文王嬴柱也是八子生的,他的生母是唐八子。嬴柱是昭襄王的第二个儿子,上面有一个哥哥,他的生母唐八子地位不高,所以嬴柱本错过了王位。事故又出现了!昭襄王40年(前267年),嬴柱的大哥,也就是当时秦国王子(史称悼念王子),在魏国去世。作为第二个孩子,嬴柱得到了上帝的青睐,所以他很幸运,昭襄王42年(前265年)继位为王子,封安国君。
昭襄王56年(前251年)秋,昭襄王去世,王子嬴柱自然获得王位,是孝文王。孝文王继任后,做了四件大事,一是赦天下,收获民心;二是“尊唐八子为唐太后”,尊重已死多年的生母;第三,立当年漂流在外当人质的子楚(原名异人)为王子,确定接班人;第三,为先王,即父亲昭襄王服丧。
[img]824087[/img]
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其本土夷狄文化逐渐向中华文明靠拢,婚丧嫁娶与中原文明接轨。孝文王作为一国之君,必须严格按照礼义制度为先王服丧,不能马虎,国事暂由朝臣管理。为先王服丧,期限为三年。从公元前251年秋至公元前250年9月,孝文王痛苦了大约一年,身体难以忍受。众臣一看,说大王,算了吧,没必要墨守成规,一年也可以。孝文王这才“除丧”,即脱下丧服,重新穿上华丽的衣服,表示为先王服丧结束。
根据秦制,十月是每年的年首,比现在的阴历正月是年首早三个月(汉代承秦制也是如此)。葬礼结束时,恰逢岁末九月。辞旧迎新之际,众臣纷纷劝诫。下个月是新的一年。国王应该正式到位,喜出望外。因此,孝文王于次年“冬十月,已海,王即位”。当然,这里提到的“冬十月,自己亥”,是公元前250年用现在的时间标注的。但孝文王干到第三天就死了,“辛丑卒三天,庄襄王立”。三十八岁当太子,五十二、三岁才熬出头,结果只做了三天国君,悲催!
关于孝文王的死,众说纷纭。有人说吕不韦为了让子楚早日到位,故意杀死孝文王;有人说孝文王即位前酒色过多,早早被掏空。笔者认为,孝文王之死的关键在于他的父亲昭襄王太能活下去。他在位56年,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昭襄王执政后期太怀疑,很多英雄无缘无故死于非命,这无疑会给孝文王作为王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昭襄王死后,孝文王本该长出一口气,但面对漫长的服丧礼仪,经过一年的艰苦奋斗,他终于崩溃了。
解密:为什么米月的孙秦孝文王只当了三天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