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年轻的虞诩有什么计划来凉州?东汉名将虞诩怎么死?

在东汉名臣中,以儒出仕,却在武功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据说于旭十二岁时就精通《尚书》。这个人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当时,于旭年轻时失去了父亲。他从小就承担起家庭的重任,抚养祖母。当时,家乡陈国的国相推荐于旭当官,但于旭以祖母90岁的名义拒绝了他的养老金。直到祖母去世,葬礼结束,于旭才出来当官。

汉代出仕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叫“举秀才”,就是你在文章上有很好的天赋,精通儒家理论。于旭十二岁通过《尚书》,可谓秀才;另一种方式是“举孝廉”,在孝顺父母长辈方面行为出众,地方官员推荐,于旭丧父后主动赡养祖母,拒绝出仕,可谓孝顺。二十岁以下的虞诩,早早享有大名,再加上太尉征辟,前途似乎光明。

但是,虞诩这个人比较耿,第一次上台表演就得罪了领导。

[img]823135[/img]

永初四年,凉州羌胡反叛,攻略州县。当时,将军邓子主持了全国军事事务。他觉得凉州多年来一直在叛乱,花了很多钱,但效果不大。最好放弃。在召集公卿讨论时,没有人反对。

本来事情就是这样决定的,更何况大部分人觉得事情与自己高高挂起、放弃、保全无关,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但当消息传到余旭的耳朵里时,余旭匆匆推荐了他的太尉李秀,并向李秀陈诉苦,声称凉州永远不能放弃。他认为凉州是京畿道的屏障。一旦放弃凉州,外敌就可以轻松攻击京畿道,凉州永远不能放弃。

作为一名朝廷太尉,如果李秀在任期内做出放弃凉州的重大决定,如果事后翻案,他的罪行将无法逃脱。既然余旭说得很有道理,李秀在朝廷决议时说他不能放弃,邓志也无能为力。

邓志非常生气。放弃凉州早就是他和大家商量的事情,也涉及到很多人事调动,但李秀不同意,但无法实施。邓志责令余旭想出一种治理凉州的方法。我们如何确保凉州平静下来后不再叛乱?

邓芝本以为余旭只是儒生,书生谈兵,空发大言。一旦余旭说不出话来,邓芝就可以重提旧事,除掉碍眼的李秀和余旭。

没想到虞诩不换不忙,说出一个妙计,安定凉州。

[img]823136[/img]

余旭说,凉州骚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民受到政府的骚扰,但更重要的是,当地一些强大的部落领导人威胁人民作乱。

事实上,官员迫害人民,人民无法生存,这主要是历代叛乱的主要原因。然而,人们的动荡很容易平静下来。毕竟,人们的心是分散的,不同的。然而,一旦有地方强大的力量加入,一些人就会有才华、金钱和雄心壮志。如果他们控制所谓的人民,那将是非常有害的。

于是,擒贼先擒王。要平定凉州之乱,首先要搞定凉州地区的豪强。然而,武力征伐是不可能的。使用军队必然会引起更大的混乱,朝廷必然会消耗更多。剿不如抚。于旭提出,不如征召凉州各县一些长官、豪强的子弟到各地当官,给他们一些领工资却没有实权的职位。对外,就是告诉全世界的人,只要心向朝廷,就会受到表扬;在内部,他们被拘留为人质,以防止家庭叛变。

李修一听,大加赞赏。将军邓谷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同意。

凉州的豪强听说朝廷政策喜出望外,把子侄送到北京工作。他们没想到这项优惠政策背后的真正含义,凉州的动荡很快平息下来。


年轻的虞诩有什么计划来凉州?东汉名将虞诩怎么死?年轻的虞诩有什么计划来凉州?东汉名将虞诩怎么死?

,,,,,

  • 王阳明心学大师的背后:几个儿子争夺遗产
  • 说到王阳明,很多人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事实上,这个人的高成就不再被描述为“伟大”,而是直接进入了“圣人”的领域,不仅在明...

  • 揭秘:你不知道的中国最后一个圣人王阳明
  • 你不知道的明朝牛人王阳明 他曾经放荡不羁,天性叛逆,却成了一代圣贤。他曾经泛滥词章,错误地理解圣人的意思,但他成功了。...

  • 出身武官的枢密使狄青:宋代唯一一个以文制武的例子
  • 五代君主,如后唐明宗,后唐废帝从柯,后周太祖,都是军队拥立的。当时,军队几乎形成了建立皇帝的习惯。回顾这种习惯的来源...

  • 王阳明曾伪造兵书,传唤天下勤王:大败宁王叛军
  • 在朱的变化之后,王阳明相信了“良心”这个词,真正的圣门正法隐藏起来,甚至说:“只有良心是足够的,比如舵,平兰浅濑,都不快...

  • 王守仁是怎样的人?王守仁一生有过哪些成就
  •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后世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因此又有别称王阳明。他是明朝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 唐代著名将领裴行俭:打破反唐东突厥战争
  • 唐朝名将裴行俭:打破反唐东突厥之战 唐永隆二年(681年),唐礼部尚书裴行俭率领军队在山西北部长城内外打破反唐东突厥阿史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