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进入大理国一直被描述为蒙古对南宋实施的“调解”计划。然而,这段历史记录存在矛盾,有文献记录,忽必烈是1252年(仁子年)从漠北征服南宋,有文献记录,忽必烈是1253年(桂丑年)被命令从河西攻击大理,两种说法在时间、地点信息上存在矛盾,是对是错?
13
在本世纪中叶,蒙古人绕道甘川藏区进入大理国,即所谓的“腹部调解计划”,只是一种典型的模式叙述。在宋元时期,人们和后来的历史编辑通常认为蒙古人当时有一个假藏区,首先想到大理国家,然后绕道复制,以攻击南宋的战略远见。然而,这种广为人知和接受的历史叙事并不是历史事实。
事实上,蒙古长期以来一直追求通过汉中入川蜀攻宋的既定灭宋战略。1252
2000年,忽必烈被他的兄弟蒙哥汗命令从漠北攻打南宋。第二年,他在南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熟悉了南方的情况。然而,他发现按照既定的路线直接攻击南宋太困难了,所以他要求蒙哥汗改变计划,先攻击大理国,然后征服南宋。最后,蒙哥汗同意了忽必烈的提议。但故事还没有结束。
蒙哥汗登上汗位后,即将关注蒙古尚未征服的世界。南宋是蒙古的征服目标之一。蒙哥汗对弟弟忽必烈攻南宋抱有很大的期望,攻南宋确实是忽必烈的主要目标。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兄弟俩在如何攻南宋方面存在分歧。此外,随着矛盾的加剧,蒙哥汗对忽必烈产生了极大的不满,两人暗中产生了分歧。
[img]822817[/img]
正如前面提到的,忽必烈受命后不久,就觉得攻打南宋很难,希望先攻打大理,再征服南宋,蒙哥汗同意了。然而,从1252年被命令到1256年,忽必烈掌握了军事权力,但从未对南宋采取过重大军事行动,这让蒙哥汗非常不满。他派人到陕西、河南等地“检查”忽必烈,即检查和评估。在此期间,兄弟俩的关系已经破裂,蒙哥汗的举动加剧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过去的历史研究认为,蒙哥汗和忽必烈之间的矛盾是由于忽必烈在汉地经营良好,秘密扩大了他们的力量,蒙哥汗嫉妒和怀疑。温海清认为,这一解释固有合理之处,但忽必烈长期以来一直在军事上避免积极攻击南宋。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蒙哥汗决定在南宋皇家驾驶,当他亲自参加征兵时,忽必烈被完全排除在攻击宋将军的名单之外。关于这件事,史书说忽必烈因为脚病留在了北方一个叫合刺温只敦的地方。
蒙哥汗亲征南宋。他选择的路线是蒙古既定的灭宋战略:先攻川蜀,再攻南宋。然而,蒙哥汗最终死于征服南宋的愿望。在此期间,忽必烈担心蒙哥汗坚持既定战略,非常害怕南宋。
为什么蒙哥汗最初给忽必烈的任务是直接攻击南宋而不是大理国?温海清认为,蒙哥汗最终死于征伐,这对蒙古人来说是一种挫折和失败,在史书上回避也就不足为奇了。至于忽必烈为什么在攻下大理后转向北方,目前还不清楚。或许,蒙军出征大理,损失严重,是忽必烈北返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元世祖忽必烈选择先消灭大理,再消灭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