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有七个儿子,分别是孙登、孙焦、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和孙亮。按照过去皇帝建立王子的一般原则,吴国的第二任皇帝永远不会有最小的儿子孙亮。
虽然大儿子孙登是普通人,但孙权仍然青睐这个儿子。魏文帝黄初二(公元221年),孙权为吴王时,孙登为王子;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孙登为王子,孙登12岁。
孙登谦虚、好学、上进,严格要求自己,享有良好的声誉,深受孙权的喜爱。为了培养他未来的接班人,孙权派诸葛恪、张休、顾谭、张友等当时的著名大臣来帮忙,这表明了孙权的良好意图。谁能想到,在赤乌四年(公元241年)的5月,33岁的孙登和他的叔叔、父亲和孙策一样,虽然他成为了一名21岁的王子,但他没有皇帝的命令。他病得很重,死了。
[img]821560[/img]
这里多说一句,也怪了,孙登之后,南京定都第一代王子的命运大多不是很好,其中有两个很有名——
首先,梁昭明太子萧统在南北朝时期,于是在天监元年(502年)11月,萧统被立为太子,但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在中大通三年(531年)死亡,被称为“昭明”,埋葬安宁陵,故后世称其为“昭明太子”。
再者,明朝易文王子朱标,在朱元璋称吴王时,被立为王世子,与宋连一起学习经传。明太祖从小就受到认真的教导,对他寄予厚望。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立为皇太子,立为接班人。出乎意料的是,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朱标病逝,八月附葬孝陵东,死于“易文”。朱元璋死后,不得不让皇太孙、朱标之子朱允炆继承皇位。想象一下,如果朱标是皇帝,还有朱棣起兵夺权的事吗?
为什么南京的第一代王子的生活有多糟糕?目前还不清楚。然而,据说南京的王朝是短命王朝,指责南京的风水有缺陷,但与王子的短命无关?
[img]821561[/img]
回到正题。但可以想象,孙权对皇太子孙登英年早逝非常难过。他说了八个字:“国丧明,人民何福?”孙权作为一个国群和父亲,这句话很感人,很无奈。想想看,梁武帝小燕和明太祖朱元璋也应该有这样的心情。
孙登死后,孙权追求他为“宣太子”,在句容县,离首都建业60英里,为了找到一个墓地,埋葬了太子,被称为“宣太子坟墓”。也许爱子渴望,或者不能忍受长子独自一人,或者希望有长子永远陪伴,三年后,孙权将孙登搬到中山阳自己的寿陵附近,这也是爱子的一种表达。
现在孙登的墓地很难找到遗迹。如果它没有被摧毁,有一天,它应该能够再次看到天空。几年前,有关专家在这一地区的朝廷进行了调查,发现了几处疑似墓葬的地方,但没有考古发掘,无法确定。(原文来自梧桐树下凤凰的头条新闻)
为什么南京王朝的第一代王子生活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