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又称科举制度和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因为分科取士的方法叫科举。
科举制度有四个显著特点: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在州县推荐”,不同于查举制度的“他推荐”),主要根据成绩选择。
科举制度大大改善了以往的就业制度,彻底打破了世袭血缘关系和世界垄断;“田舍郎,黄昏”,一些有能力的中下层学者进入社会上层,有机会展示他们的才华。然而,在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限制了候选人,使许多知识分子不注重实践知识和思想。
[img]821472[/img]
科举制度从隋朝(唐朝)开始实施,直到清光绪在1905年(1905年)举行了最后一次学士学位考试。经过1300多年,它已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中国文化圈和西欧国家的启蒙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是江南贡院,占地30多万平方米。另一个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个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专业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解密:古代科举制度是如何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