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宋代的以儒立国:文武兼具知识分子风气消失

宋朝到处都是奇特之处,不仅仅是“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斧头烛影"、“狸猫换王子”等宫廷秘事广为流传,“燕云十六州”、“禅渊之盟”、"熙宁变法"、“花石纲”、“靖康耻”、后人也知道“泥马渡康王”等历史典故;王安石、司马光、包公、岳飞、李师师、宋江、方腊等众多名人,就像众星托出宋代这一轮明月...

唐末五代,藩政割剧,宦官乱政,外戚专权,朋党纠纷,农民起义,国家四分五裂,大唐帝国气已尽。此时出身军人的赵匡胤帮助郭威推翻后汉,建立后周政权。郭威死后,他的养子柴荣继位,他命赵为检校太尉,归德军节度使,殿前建检,成为掌握禁军的统帅。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朝廷在庆祝新年时突然收到假消息:北方契丹与北汉联兵南犯,军情紧急。宰相范质,王溥赶紧派赵匡胤出征。初三晚上,赵匡胤到达汴京东北40里的陈桥驿驻扎。一批军官纷纷议论:“主人年轻,我们为他拼命不值得,不如立赵建检为天子再北征”。第二天早上,这些军官,包括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归德节度掌书记赵普,进入赵匡胤的军帐,在赵身上披上一件黄袍。在场的人跪下喊“万岁”。从此,中国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分裂分裂200多年的历史,开始了赵姓宋朝320年的统治。一种文化的盛世粉墨出现了。

赵匡胤加上黄袍后,先横扫残余势力,然后合并荆湘、西讨后蜀,攻打南汉,轻取南唐。陈洪入土、吴越归地后,北宋军队挥手北进,灭亡北汉,与燕云作战。20年来,北宋的遗产是中唐五代以来的衰落,领土很小。然而,宋朝经过赵匡胤和赵光义37年的治理。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国家。唐朝极盛时期人口约8000万,宋朝人口约1亿。唐朝人口约8000万,宋朝人口约1亿。在古代手工生产时代,人口众多意味着经济总量大。与唐代相比,宋代经济显著增长。事实上,中国传统的所谓精耕细作主要始于宋代,表现为南方稻亩产量有所提高,稻麦两熟制在较大范围内实现。唐朝供应首都的水运粮量往往是几十万唐石,水运和陆运最多可达250万唐石。北宋的水运量最多为800万宋石,一般定额为600万宋石(宋石容量大于唐石)。唐玄宗天宝年间,铜币产量为32.7万贯,而北宋一船年产量为100万至300万贯,最高记录为506万贯。

[img]821003[/img]

按照皇帝集权、臣僚分权、中央集权、地方公权的原则,北宋各种政治制度的设计和运作有效地维护了政治稳定,消除了各种内讧,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

宋太宗以来,科举制度蓬勃发展,创造了发达的文官政治。“以儒立国”对政治稳定和文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行政效率低下,勉强维持现状,得过且过。整个社会缺乏尚武精神,文武兼备的知识分子氛围逐渐消失。

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追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因此,宋代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有着强烈的文化需求。民族休闲生活、审美兴趣和生活兴趣都促进了宋代文化的高度繁荣。诗歌、歌曲、杂技、歌剧、民间音乐、小说、书法、建筑等艺术在宋代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宋代出现了大量著名的文人骚客;苏轼、欧阳修、寇准、范仲淹、王安石、文天祥、沈括、辛弃疾、朱、李清照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四位书法家有:苏东坡、黄庭坚、米霏、蔡襄,他们的作品足以让书法家惊叹不已。画家有:赵霁、范宽、马远、夏丰、郭熙、李唐、张择端等。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手。纵观中国历史,宋代山水画最能代表中国画最高的艺术成就,有时博大如鸿,有时飘渺如佩,意境如行云,意境如流水。宋代人才辈出,各有所长。南宋有四个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辽。北宋有二程:程颐、程浩。南宋东南部有三位圣人:朱、张、吕祖谦,正是宋朝文化的蓬勃发展,使宋朝完成了“儒家复兴”,产生了新的儒家思想(即理学),使传统的“经典”进入了“宋学”的新阶段,也促进了儒家思想、佛教、道教的深入发展。

在那个时代,诗歌,尤其是单词,铺设了生谷的语言道路,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文化寺庙,创造了一个伟大的艺术,艺术中诞生的小曲目,在一千年前的今天,是什么骄傲?醉三倍酒,前路无故人,在语言造就的宫殿里,无声无息地肆无忌惮地游泳,是什么样的快乐,是什么样的横刀?诗歌般的曲调在空中缓缓飘动。人们的灵魂喝醉了,蘸着血和酒。在河边,水滑路险,精灵的笛声,唱着春天,布衣的女人,在时间里收集词赋的灵魂,做成人造萤火虫,照亮驿站夜间的行程。灯火通明,淡雾隔青山,泪水雪雨中,剑闪雷鸣,指间飞鸿,诗人和歌手,仿佛一魂一魄,在苦涩的酿造中,夺取纤细飞跃的气场,将酒早晚,岁月依旧变化,词调精炼却浓缩了四季的悲欢离合,往事历历梦,童年的欢笑,青春的泪水,老年的悲伤,在词中幻化一个虚拟的人生,一个真实的故事。

于是,范仲淹走了。爬上楼梯,望着逝水,蒸蒸日上的梦想,震撼着岳阳,在小洞庭里环游世界,营造出一种高不可攀的人文精神。中国学者的忧患意识似乎与生俱来,“不以物为乐,不以自己为悲”的冷静,物化为一生的精神支撑。虽然范仲淹从未见过岳阳楼,但他心中的一幕早已衬托出岳阳楼的伟大气势。

[img]821004[/img]

柳永来了。他参加了几次考试,却名落孙山,“浮名利,拟拼休。是非莫挂心头。财富不由人,时高志必酬”潇洒的话语不经而出。因为生活总是不能如愿,沮丧的文人刘永又唱了“忍着浮名,换了浅倒低唱”。在千古文章的最后,柳永一生都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这与时代不符,但在民间却很受欢迎。正是这种坎坷的仕途,才华横溢,自命不凡,才能品味到柳永的节奏和谐,语义恰当。

苏东坡来了。在放逐和回归的路上,“生活到处都知道什么?应该像飞鸿踏雪泥”。命运的捉弄,使苏东坡在官场处处碰壁,这反而成了艺术的幸运,使他在精神王国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一代文宗。因此,有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眼圆缺”的思想,既愿“我想乘风归去”,又怕“高处不胜寒”;人生不如意十分之八九,最后“万事如意”,少年怀有“大江东去”的雄才大略,老来“多情却被无情烦恼”;物是人非,常有“不知庐山真面目”的感觉,可又是“只缘在这山”,苏东坡的生活太精彩了,成了千古绝响。

宋代,春秋岁月说不尽道不明。虽然一个大国的辉煌只是一个烟消云散的旧梦,那些歌舞升平、落英五彩缤纷的喧嚣场景,以及风花雪月、烟柳画桥的极乐世界,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吗?“花落无奈,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宋代诗人晏殊《示张寺丞王校勘力》诗中的一首诗,也是伤春之作。春天要回来了,是无法挽留的,只是为了“无奈”看着花落春归;燕子又回来了,也许还是去年的梁上燕吧,虽然似乎相识,但毕竟又过去了一年。诗人借景抒情,既表达了官场升平后的闲愁,又暗示了亡国的先兆。

难道历史,后人能对你说些什么?


宋代的以儒立国:文武兼具知识分子风气消失宋代的以儒立国:文武兼具知识分子风气消失

,,

  • 宋光宗赵敦的生活简介 宋光宗赵敦是怎么死的?
  • 宋光宗简介:宋光宗赵敦(1147年9月30日至1200年9月17日),宋孝宗的第三个儿子,成为穆郭皇后,宋朝的第12位皇帝(1189年2月...

  • 曾参出妻岂能算[孝]?实质上是大男子主义严重
  • 关于《孝经》作者的说法很多。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所说,乃为曾参所作:“孔子以为(曾参)能通孝道,故授之业。(曾参)作《...

  • 历史上真正的高球 苏轼有恩必报援助落难中的苏轼
  • 在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高球作为反面人物,十恶不赦的奸臣而广为人知。他作为一个市场小流氓出现,具有很高的蹴鞠技术...

  • 为什么苏轼要求从[天堂]杭州到贫困山区工作?
  • 作为一名“地师级”领导,他愿意在贫穷落后的地区工作,与那里的人民同甘共苦,经常挖野菜充饥。。。这样一个好的干部不是由“特...

  • 悲剧孔子:人生三大不幸被妻子抛弃?
  • 妻子齐官和孔子一起受苦多年。当她对孔子青云直立的信念终于破灭时,她无法生活在这种艰难的日子里,所以她最终选择了离开。...

  • 王安石认为宋代的根本问题在顶层:官员队伍不专业
  • 列宁称王安石为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在发动改革之前,王安石担任的职务恰好是三司度支判官,即财务官。当他担任三司度支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