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日本任命唐使19次,到唐朝学习先进的政治和文化,其中16次实际出行。唐使回国时,唐政府也多次派人陪同和回访日本。在这些唐代使者访问日本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脾气暴躁的唐使
公元630年,日本舒明天皇任命第一位唐使与唐建立外交关系。次年11月,唐使被派往长安,受到唐太宗实施“华谊一家”政策的亲切接待。632年,唐使回国时,唐太宗考虑到日本的路途遥远,告诉他今后不要每年都朝贡,并派新州刺史高表仁回访日本。
当年10月4日,高表仁随遣唐使船队通过朝鲜半岛抵达日本困难的波津(今天的大阪)。得知唐使回访后,日本朝廷非常重视,立即组织了一个盛大的欢迎小组,带领32艘船,悬挂彩旗,奏鼓,欢迎江口。
然而,高表仁上岸后,却与前来迎接他进京的日本王子发生了争执。据说高表仁要求“皇帝下御座,面北接受唐使国书”,但日本王子认为这个要求太过分,只能以平等的礼貌对待,所以双方无法相持。高表仁愤怒地拒绝提交唐朝皇帝的国书,并要求立即回国。于是日本派人护送高表仁到马岛,两国的外交关系就此告吹,此后二十多年没有交往。
高表仁漂洋过海,历尽艰辛抵达日本,但他最终骄傲地走了。他可能是最脾气暴躁的唐使。高表仁回国后,受到唐太宗的严厉处罚。他不仅被免职,还被罚款两年。历史书还给了他一个“无绥远人才”的评论。
[img]820904[/img]
让日本震惊的唐使
公元663年,唐朝和日本在白村江(今韩国西南部的锦江)发动了一场大战,因为他们干预了朝鲜半岛的纠纷,日本惨败。战败后,日本陷入恐慌,担心唐朝会继续攻击日本,于是在当地岛屿上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形成了三道防线。没想到唐朝这个时候伸出橄榄枝。
664年5月,唐军驻朝鲜半岛百济的指挥官刘仁愿派将军郭务一访问日本,表达自己的良好意图。第二年,唐朝廷派分散的医生沂州司立即访问了日本。667年,唐朝派雄津都督府熊山县长上柱国司马法聪访问日本。由于日本对唐朝仍有疑问,这些访问日本的唐使只到达了九州岛。日本总是找各种借口不让唐使进入北京。
671年,唐朝再次派郭务一访日本。访日人数多达2000人,其中唐人600人,百济派使1400人,分乘47艘船,11月抵达日本比知岛。如此庞大的访问团让日本感到震惊,就像面对敌人一样。然而,这次访问仍然未能进入北京见到皇帝。日本天志皇帝于今年12月去世。
唐使内部纠纷
8世纪初日本大化创新后,开始虚心学习中国文化,唐日关系进入友好期。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日本三次派遣唐使,每次有四艘船,人数超过500人。在此期间,由于日本与朝鲜半岛新罗关系紧张,日本派遣唐使通常选择直接从南线跨海进入唐朝。虽然南线的距离缩短了,但海上风险很大。
公元753年,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在回国途中遭遇风暴。遣唐大使藤原清河乘坐的第一艘船被吹到越南中部海岸,历经艰难险阻,再次返回长安。为了接藤原清河回国,日本淳仁天皇于759年2月任命高元“迎唐大使”,经渤海国入唐。
由于当时唐代“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唐肃宗以道路不安为由,拒绝让藤原清河回国。让高元度先从南路回国,复活日本皇帝。761年初,唐肃宗派宦官谢世和护送高元度等人到苏州,然后苏州刺史李秀负责造船,然后派越州浦阳府将沈伟岳等9人作为护送领官,不要将陆张什等30人作为水手,并将高元度送回日本。
送船于761年8月12日抵达日本九州岛,沈唯岳等人受到九州岛大宰府的热烈接待。762年1月,日本朝廷还专门派出一名高官从平城京来到九州岛,向唐朝送使。出乎意料的是,沈唯岳在分配赐禄时闹出的丑闻,让日本人大吃一惊。赐禄原本是有标准的。《续日本纪》记载“赐大使以下有差”,但作为大使的沈却试图多占甚至独吞赐禄,导致其他38人强烈不满。愤怒之下,38人联合起诉大宰府,并提出副使纪乔容取代沈唯岳的大使职务,重新分配给禄。
使团成员因分配不公而闹翻,要求自己更换大使,这在外交史上是闻所未闻的。大屠夫大概也觉得有关系,赶紧向日本朝廷请示。日本朝廷回答说:“大使和副使都是使者,不能改弦。至于财富,还是按照原标准发放。”唐朝派使的内部纠纷终于平息了,但丑闻却写进了日本历史。
唐朝历史上那些脾气大、个性鲜明的访日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