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安分守己的农民是最诚实的。只要有一口饭吃,他们就不会冒险。因此,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农民也是朝廷压榨、盘剥的主要对象。正是由于层层的变相掠夺,农民无法购买其他商品,阻碍了中国商业化的发展。明末,农民们失去了最基本的财产土地。这彻底切断了农民的活路。以至于明末烽烟四起。尽管明军到处镇压,但农民起义依然层出不穷。依靠高压政策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知道“严厉的政策比老虎更严厉”的道理。
[img]820672[/img]
1、明朝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而是减少了
朱元璋1368年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在明朝建立初期,面对一系列对手,战争不断。但由于长期战争的破坏,中原的经济已经支离破碎。人口大幅减少,土地大面积荒芜。朱元璋将全国耕地分为军田和民田,依靠农民供养自己的100多万军队是非常困难的。军田是由军队控制的耕地,负责种植粮食。朱元璋曾骄傲地说:“我养兵百万,不需要一丝一毫的人。“在朱元璋时期,由于监管体系的完善和朱元璋这样的猛人,明朝的腐败并不是很严重。朱元璋统治后期,社会经济逐渐恢复,耕地面积也大幅增加。洪武25年,明朝进行了全国耕地调查,今年获得了800多万顷。根据当时明朝的发展情况,这个数字更符合现实。
[img]820673[/img]
在朱元璋的儿子朱迪统治期间,明朝的耕地面积应该仍在增加。但据永乐13年统计,明朝全国耕地只有720多万顷。比洪武时期少了近100万顷,这是不合理的。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官员的腐败和贵族的大量增加。永乐皇帝朱迪是一位即时皇帝,在军事指挥上不亚于父亲,但在治国方面甚至不如朱元璋。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腐败问题开始再次繁殖。经过几十年的繁殖,明朝皇室成员的数量开始疯狂地增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土地。然而,该国的耕地数量有限。为了满足这些贵族,朝廷开始向贵族征用农民土地。
[img]820674[/img]
二、军田的沦丧和被迫的贡献
到了明朝中期,由于太平日久,明军的战斗力开始明显下降。军官们为了自己的生活,开始动歪脑筋。文官们到处都想赚钱,但是武官们没有那么多手段,他们只有两招。一是吃空,二是私吞军田。其中,私吞军田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各地将领将军田交给地方豪强或自己私吞,然后坐以待毙。军人失去了耕地,开始大量逃跑。这削弱了明朝的国防力量,增加了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在明末的农民起义中,相当一部分明军投入了农民军的阵营。正德时期,明朝耕地面积的账面数量下降到300多万顷,甚至低于明朝开国时期。这一时期是明朝的鼎盛时期,从耕地面积来看,具体数字应在1000万顷以上。
[img]820675[/img]
明朝的税收制度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在明朝社会,官员、贵族和著名文人不需要纳税。他们需要支付的部分自然分配给大多数农民,使农民不堪重负。一些农民开始想办法谋生。他们把耕地改成了大绅士的名字,这样他们只需要支付绅士要求的部分。随着这种情况的出现,明朝政府自然掌握的耕地越来越少。明朝北方在嘉靖时期抗击鞑靼。南方抗击日本海盗,到处都要用兵。但是国库拿不出钱,失去了很多机会。万历时期,张居正对清丈田亩进行了改革。重新测量后,得出的数字是700多万顷。这个数字还是很低的,但是张居正能做到这一步,已经冒了很大的风险。
[img]820676[/img]
三、400多万顷与1100万顷的区别
张居正死后,由于他触及了明朝贵族、官员等多方面的利益,张居正被清算,他的改革政策也被废除。当崇祯皇帝登基时,明朝的耕地面积再次下降到400多万顷。这时,年轻的崇祯看着风雨飘摇的明帝国,也只能深深叹息,他下诏追封张居正为“国师”。但为时已晚,明朝在各个方面都积重难返。为了与后金作战,需要增加军队。崇祯皇帝一方面裁减了大量国家工费人员,另一方面也大幅增加了税收。这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明朝在内忧外患中崩溃。1644年,多尔根看到机会,带着满洲八旗进入北京。在满清王朝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之后,对全国耕地进行了重新测量。这次得到的数字符合事实。当时得到的数字是1100多万顷,可见明朝农民被压榨到什么程度。当然,在那之后,满清也是一种美德,甚至是一种美德。
苛政猛于虎:明朝300多万顷耕地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