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代,王子的地位是王子们的“必争之地”。争论,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争论不了,只能伏在地上当臣子。
王子是否能成为王子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王子的个人能力、长辈、大臣的支持等等。但最重要的因素取决于他是否能得到父亲和皇帝的爱。
如果你真的不能赢得父亲和皇帝的青睐,你就不能成为王子吗?这不一定是真的。还有一条迂回的路线,那就是生一个好儿子,让他为自己赢得皇帝的青睐。如果祖父喜欢这个孙子,那么,为了让孙子在未来继承,他只能让孙子的父亲成为王子。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成祖朱迪的长子。早在朱迪还是燕王的时候,朱高炽就被立为世子。但当朱迪成为皇帝时,他不愿意立朱高炽为王子。为什么?朱迪不太喜欢朱高炽。
朱棣不喜欢朱高炽是有原因的。@ 朱高炽是一个著名的胖子。他有多胖?即使走路也是个问题。两个人需要站起来。这让喜欢勇敢的朱迪非常不高兴。@ 朱高炽性格仁厚,不够强硬。在强人朱迪眼里,朱高炽的仁厚大概就是懦弱。所以更不开心。
虽然明朝有“立长不立贤”的规矩,但朱迪是谁?他敢夺侄子的王位。他还在乎什么规矩吗?@ 假如他不想以朱高炽为王子,谁也拿不到他。
但最终,朱迪立朱高炽为王子。为什么?朱高炽生了一个好儿子,深受朱迪的喜爱。朱高炽的儿子,名叫朱瞻基,后来是明宣宗。
朱瞻基是一位文武全才,充分融合了他父亲和祖父的优势。他既有父亲朱高炽的仁慈和优雅,又有祖父朱迪的勇敢和果断。他生来就是皇帝的好胚胎。为了培养他,朱迪不仅给他指定了最好的老师,教他文化知识;他经常带他出去打仗,陶冶他的勇气。@ 为防止事故发生,朱棣直接将朱瞻基立为皇太孙——相当于代代指定了皇位继承人。
[img]821429[/img]
@ 没有朱瞻基这个好儿子,朱高炽的王子位置可能会悬而未决。
巧合的是,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清朝。
众所周知,康熙皇帝在选择王储时遇到了许多挫折。他早期选择的王子被他两立两废,最终很难取得积极的结果。王子位置的空缺直接导致了九个儿子夺取王位的混乱。兄弟相残,父子相疑。
最后,康熙在遗诏中指定的皇位继承人是老四胤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雍正皇帝。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雍正篡位的故事一直在流传。其实这完全是谣言。
与明仁宗朱高炽相似,雍正得以继位,在一定程度上也生了个好儿子。
康熙有30多个儿子和近100个孙子,但他非常喜欢雍正的儿子洪丽。在他的晚年,他甚至把洪丽带进宫殿,让他陪伴自己,不仅培养孙子,而且让自己享受家庭的幸福。在近100个孙子中,只有洪丽得到了这种待遇。
康熙亲自采访了李鸿的生母。看完之后,他说:“果是有福之人,有福之人。”康熙还让算命先生批算李鸿的生日。结果贵不可言,甚至比康熙还幸运。
从各种迹象可以看出,康熙希望弘历成为皇帝。这样,他把王位传给弘历的父亲胤祯是合乎逻辑的。
弘利是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乾隆皇帝。事实证明,乾隆真的很贵,比康熙更幸运。他不仅长寿,而且处于清朝的鼎盛时期。他是清朝最舒适、最享受的皇帝之一。
揭秘:【父子贵】两位皇帝靠儿子登上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