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江光抱城郭,四面山锁烟霞。阆中,一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古城,被誉为“中国第一风水古城”。独特的风水文化已经深深烙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阆中古城位于盆地,群山环绕,风水四象”。据阆中风水博物馆副馆长何惠军介绍,阆中古城三面环水,位于嘉陵江的“水抱”中,四面环山。群山以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的形式守护着古城。城市的选址和布局融合了山水,堪称传统风水格局的典范,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和审美色彩。
站在古城的中天楼上环顾四周,整个古城被街道分成无数方正小块,青瓦屋顶连成一块。
“古城以中天大楼为中心,以棋盘式分布”,何惠军说,中天大楼是古城的最高点,“龙沙水穴”的穴位,城市90多条街道以棋盘式格局逐渐蔓延。两条纵向主街北宽南窄,锁定财富。贸易区位于城市的东南部,意味着紫色来自东方,财富广泛。古城位于“风水宝地”,街道和小巷充满了风水文化。
[img]821144[/img]
在古城笔向街40号,有一座建于明代万历之间的蒲氏屋。前面有锦屏案山,后面是盘龙镇山,左边是文笔塔,右边是白溪浩。清江缠绕,阴阳交融,聚风藏气,风水特色独特。
“一宁波四门商业词汇,道路无穷无尽,改变方向”。据蒲家的主人李勇说,这座房子在古城是独一无二的。古城的庭院基本上朝南,蒲家街的门朝北。为了实现“朝南”的传统日出布局,古人从房子的西侧开辟了一条走廊,直到“祝福”字体墙,然后从南面折叠到房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倒置房间”模式。
“阆中蒲氏宅只是典型的风水庭院。”李勇说,蒲氏宅只是古城的一个风水特色,城市里的其他庭院都有自己的特色,阆中一直是“风水古城”。
据何惠军介绍,汉代阆中城没有现在的风水格局,“风水古城”阆中是唐代风水的结晶。汉代阆中城位于嘉陵江水反击处,经常受到水的影响。直到唐代,风水大师袁天刚和李春峰才来到阆中,探索整个古城规划,将古城整体南迁,确定了古城建设的风水格局。
何惠君还表示,袁天刚和李春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历史大师和风水相术大师。他们的《推背图》被称为东方永恒的预言书,袁天刚也被称为中国风水的祖先。他们来到阆中也是一个奇怪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年间,西南千里之外出现了王气,预示着江山易主,唐太宗急令火风使袁天刚测步王气,袁天刚断定阆中将诞生新朝天子,于是在形成龙脉形象的盘龙山龙颈处开山凿石,锯断龙脉,以切断“王气”。据说龙颈锯开后,王气向北流向广元,于是女王武则天出来了。阆中盘龙山也留下了“锯山关”的地名。此后,袁天刚辞职定居阆中,因为他钦佩阆中的风水;两年后,李春风为了追求“风水宝地”而进入阆中。两人合建天宫院,死后都埋在现阆中天宫乡,两座墓穴遥遥相望。
天宫院的名字早已在海外闻名。早在2011年,数百名海外游客就涌入古城,前往祭拜埋葬在天宫乡的风水大师袁天刚和李春风。
“天宫院一直有‘金针插铜钱’的传说”。天宫院评论员何爱静说,袁李来到今天的宫殿“圣宝岗”是为了选择阴宅。袁天刚用铜钱找穴位,李春峰用金针找穴位。当他们见面谈论这件事时,金针刚插在铜钱孔里,所以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天宫院。两人死后,他们被埋在天宫院南北的观稼山和五里台,双凤朝阳,共同守卫着天宫院。
在五里台李春风的墓地前,墓地工作人员常志荣正在点灯祈祷。他说,在当地,有传说和歌谣说李春风埋在五里台。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还上山捡起了火砖。钱埋在火砖下面
阆中:主街北宽南窄锁财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