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中国和日本都开始了自己的改革运动,中国的改革必须提前与日本进行。但为什么中国和日本在30年内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在中国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从那时起就很难翻身。中国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国的民族自尊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中国获得的战争赔偿的帮助下,日本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展。
[img]820568[/img]
第一,从两国皇帝的角度来看,光绪皇帝远远落后
中国光绪皇帝是在深宫长大的皇帝,这样的皇帝很少成器。慈禧太后的权力欲望相当重,所以她对光绪施加了一系列的高压。这在光绪心中留下了阴影。慈禧太后是光绪一生中最害怕的。光绪教育也是个问题,虽然他的老师翁同和是一代大儒,但他也是一个老愤青。不幸的是,他把光绪皇帝教育成了小愤青。面对日本的挑衅,光绪皇帝不仅坚持主战,还应该拿着康熙皇帝的兵书遥控指挥。前线战争瞬息万变,光绪的盲目折腾伤害了清军。在洋务运动的后期和维新变法中,光绪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看起来很漂亮,但根本没有实际实施。光绪就业问题也存在很大问题,他最听翁同福的话,极度排斥李鸿章、张之洞等洋务派。
[img]820569[/img]
日本明治天皇在这方面要强得多,他和光绪一样年轻,但他很幸运。他能真正控制自己的实权,身边有一大群忠诚的大臣。因为明治没有接受传统的畸形教育,所以很容易接受外来事务。最重要的是,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就在光绪皇帝用《圣武记》遥控指挥战争的同时,明治也在战斗中,但他只是倾听,从不干涉将军的指挥。 他知道自己的军事能力有几斤几两,不干涉将军。在改革过程中,明治不止一次发挥了典范作用。而光绪皇帝确实说一套做一套,连自己都不遵守,更不用说希望自己的下属执行了。
[img]820570[/img]
二、从群臣和政体上看,两国的差距非常明显
在洋务运动中,清廷也涌现出李鸿章、张之洞等大量开明大臣。但这些人对西方的制度也知之甚少,根本无法系统地学习西方。从清廷最高统治层来看,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最终目的是维护清廷的独裁统治,与民主无关。西方武器是清廷学习西方最多的武器,只学习西方的表面。清朝没有涉及西方的文化和制度。就在西方国家开始人权运动和女权运动的时候,清朝还沉浸在皇太后长寿的欢呼声中。在西方社会,必须捍卫公民的自由和应有的权力,但在当时的清朝,人民只能在残酷的独裁统治下挣扎。
[img]820571[/img]
日本在政治制度上的改革比中国彻底得多,日本按照西方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日本建立了内阁制度和议会制度,两者相互制约。虽然日本天皇仍然保留着相当大的权力,但国家的基本政务已经交给了内阁。日本在教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虽然当时没有素质教育和全才教育,但西方的教育方式已经完全采用。认为美国学者对日本的评价是:“日本把外来的东西当作食物吃,积极消化,强化自己。而中国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服穿,虽然能御寒,但不能改变自己的体质。日本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是积极接受外交事务。在这方面,中日差距巨大,中国人普遍排斥西方文化和制度。
[img]820572[/img]
三、戊戌变法成了盲目折腾的迷梦
甲午战败后,光绪皇帝迫切需要改变中国的现状。他开始急着去看医生。在此期间,他的老师翁同和向他推荐了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之前,康有为曾拜会过张之洞和刘坤一,这两位封疆官员对康有为的评价竟然相似,都是:志大才疏,复仇必报。康有为对西方的制度和文化一无所知。他根本不懂外语。他只是根据日本的明治维新写了自己的观点。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西方列强成为列强已经积累了300年,日本变法可以富强30年,而中国变法富强只需要3年。不得不说,康有德的大跃进也太不现实了。但光绪皇帝不明白,他真的安装了康有为的观点,进行了一整套改革。若无政变,光绪将直接将清朝改为天下大乱。在没有任何实际经验的情况下谈论国家政治是不负责任的。
同时,中日两国也同时开始改革运动 为什么差别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