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封神榜》,商朝像铁桶一样强大的灭亡是由昏君纣王的淫秽和残忍造成的。然而,先秦的经典《诗经》中的《大雅荡》和《尚书》中的《微子》认为,商朝后期的政治腐败是由“酗酒”引起的。西周初,铜器《大盂鼎》上刻有铭文,谴责商朝官员“肆无忌惮”(沉入酒中)。
那么,周人的指控有道理吗?酗酒的坏习惯和商朝的亡国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商代大臣“酒病”无法处理国事的记录确实保存在考古发掘的甲骨文中。这主要是商朝人喝酒。青铜器用于盛酒、倒酒和饮酒,青铜成分含有7%以上的铅。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合金中的铅易溶于酒,如果合金熔液中的铅含量达到7%,并且经常被饮用,就会引起慢性铅中毒。铅中毒足以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痛、痴呆、狂躁、妄想等症状,这与甲骨卜辞中记载的商朝官员“疾首”有关、“疾目”、“疾耳”、“疾心”、“疾口”、慢性铅中毒症状如“疾舌”是一致的。这些发现足以表明商朝的灭亡与过度饮酒有关。
[img]820174[/img]
正是因为周朝的创始人看到前朝商纣君臣过度酗酒,“天降于殷”,建国后不久就与“酒”竞争。尤其是受到孔子尊敬的周公(即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在协助周成王时,他发布了严格的“禁酒令”和“酒”,甚至用死刑威慑官员喝酒。为什么周公旦要禁酒?酿酒饮酒的主要缺点有四:一是浪费粮食。周朝初期,当战争刚刚结束,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时,酿酒与粮食短缺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二是容易误事。饮酒,尤其是过度饮酒,是非吉凶的原因之一;第三,违反礼仪。醉酒载酒,乱七八糟,也就是说,喝醉后,往往醉态百出,丑态毕露,这在崇尚礼仪的周朝是绝对不允许的;第四,亡国教训。周朝的创始人意识到自己可以从商纣王手中夺取江山,“酒”起到了一定的腐蚀作用。鉴于上述因素,周公旦辅政时,明确规定了饮酒限制。
但是,如果仔细揣摩周朝的“禁酒令”,就会发现很有意思。“酒高”谓:“文王高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越是普通国家:饮唯祭,德将无醉。土耳其父母庆祝,自洗害羞,用酒……”这说明周公旦的“禁酒”非常人性化。虽然对饮酒范围(公职人员不允许公款饮酒、工作日不允许饮酒等。)做出了强制性规定,但并没有禁止饮酒。可以在祭祀、孝敬父母、年底丰收庆祝等方面饮酒。有鉴于此,有人认为周朝的“禁酒令”更有弹性,也给了一些人钻空子的余地。
现代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周公之没有禁止饮酒,主要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联系情绪。酒已成为周朝协调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二是维护统治。在保民思想盛行的周朝,酒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人心和统治秩序,缓解了“或以酒,不以浆”的阶级矛盾;第三,激发斗志。在战争中,酒能起到强官兵士气、鼓舞斗志的作用;第四,可以治病。春秋战国时期,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五十二病方》中有许多药酒记载,至少酒能起到麻醉作用,这是今人所能体会到的。这足以说明酒在周朝人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禁酒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说明周公旦确实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
周人解释为什么商朝灭亡:君臣上下百官集体酗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