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周朝衰落,没有实际控制能力。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中原国家之间的战争日益加剧。公元前722-464年的259年中,根据许卓云编写的统计资料,只有38年没有战争。各国之间的竞争也间接带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那就是学者。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方面。虽然他们的地位很低,但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知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有些人是熟悉天文学、历算学、地理学等知识的学者,有些人是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孟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许行、陈相、苏秦、张仪等代表人物都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或科学家。
[img]818943[/img]
由于学者的出身和立场不同,在解决或回答实际问题时提出的政治主张和要求也不同。他们争论不休,百家争鸣,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多个学派。鬼谷子是当时的纵横家,也是活跃在外交舞台上的名人张仪、苏秦的老师,俗称“鬼谷先生”。《史记》中的《苏秦列传》和《张仪列传》都说他们“习惯了鬼谷先生”和“鬼谷先生学术”。
鬼谷子以地命名,因为它隐居在鬼谷里。在战国时期频繁的外交活动和热烈的“百家争鸣”的鼓舞下,他曾在齐、魏等国东游学,并在那里授徒。并将其宝贵的讲稿留在齐国。据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约与燕昭王处于同一时代,而张仪与秦惠文王处于同一时代,苏秦的活动时代比张仪晚了二三十年。他们在鬼谷先生那里学习游说技术,后来成为著名的外交活动家,在合并战争中取得了成就,为鬼谷子的书创造了条件。
鬼谷子的创作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