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又称《南华经》,是道教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在。汉代以后,被尊为《南华经》,庄子被称为南华真人。它的书和《老子》和《周易》一起被称为“三玄”。《庄子》主要反映了庄子的哲学、艺术、审美、人生观、政治观等。
庄子的文章是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作品,想象力奇幻,构思巧妙,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丰富多彩,文笔肆意,艺术风格浪漫,华丽诡异,意出尘外。庄子的话看似夸张,想象力无边无际,但都有基础,比历史议理更重要。鲁迅先生说:“它的文章汪洋开阔,仪态万方,晚周诸子的作品不能先来。”被称为“钳子九流,包括百氏”。
[img]818939[/img]
庄子首先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庄子对易理有着深刻的理解,深刻地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的“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一致。
《庄子山木》一文首先提出了“天与人一也”的天人合一 命题。
《庄子》和《易经》、《黄帝四经》、《老子》、《论语》是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经典。它们不仅是道德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庄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唯一被指定为官学和道教的理论,除了儒家思想。
《庄子》简介:战国时期道家庄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