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233-297)是第一位完整记载周瑜历史事实的《三国志》作者,是三国时期的人。蜀汉灭亡后,他先后担任作郎、治书御史等官职。他非常熟悉“当代历史”,听说过很多历史事实。因为年龄相近,他更接近现实;后来,北魏学者崔浩高度赞扬了《三国志》。文义典正...班史以来没有寿者”。距陈寿只有一百多年的裴松之,曾为《三国演义》做过笔记,“事多审正”——这是裴松之对《三国演义》中所体现的求实态度的精辟总结,也是对陈寿“不赞美、不隐瞒邪恶、不根据实践历史”的高度赞扬。距陈寿只有一百多年的裴松之,曾为《三国志》做过笔记,“事多审正”——这是裴松之对《三国志》中所体现的求实态度的精辟总结,也是对陈寿“不赞美、不隐瞒邪恶、不根据实际情况修行历史”的高度赞扬。可以推断,《三国志》中的周瑜形象更忠实(或更接近)于历史人物的真实性。《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公元1330-1400年,比陈寿晚了1000多年。他对三国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着“尊刘抑曹”的强烈倾向,这是封建正统观念延续了几千年。
@ 在创作《三国演义》时,他称赞蜀汉人物(尤其是诸葛亮),强烈谴责曹魏集团人物,赞扬孙吴集团。对周瑜来说,罗贯中把他作为孙刘联盟时期的“障碍”、作为诸葛亮的“陪衬”或“反衬”,他试图渲染自己“狭隘”的一面,甚至编造周瑜的智慧和贫穷,以突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这么多贬抑,包括周瑜“气量狭窄”云云,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他的《三国演义》毕竟收录了《三国志》中的大量历史事实,但也收录了大量关于三国人物的传闻、轶事、民间说唱、戏曲等几千年。民间文学色彩浓厚;此外,他还进行了大量的加工、塑造和虚构创作,包括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巧妙生发、虚构想象,@ 便离真实的历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img]818883[/img]
哪本书更贴近《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真实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