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年1月,司马懿趁少主曹芳等人出城参陵,发动兵变,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族在朝中的势力。此后,司马懿大权独揽,控制了曹魏的政权。司马懿当政后,效法曹操父子,逐渐有了禅代之心。预纬之学在秦汉三国时期广为流传,曹操曾梦见“三马同槽”,起初他以为是马超的父子。但后来证明这三匹马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的父子。
司马懿掌权后,也非常关注预言纬度的学习。当时,社会上有一本广为流传的预言书叫《玄石图》 “牛继马后”的预言。司马懿对此半信半疑,于是他邀请了三国时期著名的占卜大师关璐,让他算算后代的命运。结果还是四个字——牛继马后!司马懿这次不得不相信,所以问题来了。谁是“牛”?
[img]819540[/img]
(曹操和司马懿在影视剧中的形象)
经过一番冥想,司马懿得出结论,这头“牛”是他的下属将军牛金。牛金是司马懿手下的一位凶猛的将军。他打破了蜀将马岱,斩首了数千级。后来,司马懿平息了辽东公孙渊的叛乱,官员成为了将军。俗话说,“我宁愿相信它拥有,也不愿相信它没有”。司马懿决定先为子孙后代开始。
司马懿做了一个“特别”的酒壶,“然后是第二个,一起,储存葡萄酒。”然后司马懿邀请牛金参加宴会。宴会期间,“皇帝(司马懿)先喝好人,然后用毒酒毒药杀死将军牛金。”司马懿的长子司马石非常困惑,问道:“牛金对父亲很忠诚,但他怎么能杀死他呢?”司马懿回答说:“预言中有预言,牛继马之后,不毒牛金,后代会有无尽的麻烦!”
司马懿自以为得计,却不知世事难以预料。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于266年建立了西晋王朝,晋武帝将司马懿的第五个儿子司马周封为琅琊王。司马周的长子司马圣嫁给了夏侯渊的曾孙女夏侯光姬。在276年,夏侯光姬生性懦弱,而夏侯光姬则颇有祖先之风,夏侯光姬在洛阳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司马睿。但有传言说这个孩子是夏侯光姬和王府里一个姓牛的小吏私通而生的。
之后,西晋经历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终于走向了毁灭。317年,琅琊王司马瑞在南方建立了东晋政权。但有传言说司马家族的晋朝已经灭亡,司马瑞是牛家族的后代。后人甚至戏谑地称司马睿为牛睿,如明朝著名思想家李志,直称东晋王朝为“南晋晋牛氏”,而不是司马氏。《容斋随笔·晋之亡与秦隋异》中,南宋文人洪迈写道: 秦、晋、隋 都差不多,然秦、隋一亡即扫地,晋之东虽然叫“牛继马后”,终为守司马氏之祭,也百有余年。”
牛继马后不仅出现在这些私人叙述中,也体现在正史中。如北齐魏收的《魏书》、唐代的《晋书》。也有人认为,这是历史学家为抹黑东晋王朝的正统性而编造的故事。纵横五千年的甜心,其实“牛继马后”最早的记载来自东晋时期历史学家孙盛的书中。在他的《晋阳秋》残本中记载:“初元石图有‘牛继马后’,所以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儿,一口储酒。帝先饮佳者,以毒者毒将牛金,而恭王妃夏氏通小吏牛钦,而生元帝,也有符云。”
[img]819541[/img]
看着孙生本人,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个人,他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道德。他曾参军东晋西部将军桓温,受到桓温的青睐。但他对桓温的第三次北伐,在方头的失败,如实记录在《晋阳秋》中。桓温得知这件事很生气,强迫和诱惑,但孙生仍然直率地写着,没有被感动。虽然《晋阳秋》有缺点,但“直言不讳,咸称为良好的历史”。可以看出,孙生记录了牛继马后,并非毫无根据。
此外,还有一件事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宋人赵及时在《宾退记》中记载,晋明帝司马绍(司马瑞的长子)曾问王导,晋为什么能赢得世界?王导回到司马懿创业的过程中,司马昭杀死了高贵的村民。听了这话后,明帝叹了口气说:“如果是公开的话,晋佐将长期恢复和平!”但他不认为‘牛继马之后’,晋已经死了。”
关于“牛继马后”还有一句话,那就是“牛”和“刘”谐音,也就是说,刘姓的人会取代司马氏,来匈奴的刘渊会在西晋灭亡,刘裕会在东晋灭亡。不管事情的真相是什么,都已经是“过去付流水,今天成了笑话。”
牛继马后:东晋正统不是司马家族的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