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是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对哲学和逻辑有研究和贡献。@ 他在军事、工程、力学、几何和光学方面做出了相当大的研究和贡献。先秦的科技成就大多依赖于墨子。现存的《墨子》一书由墨子自己和弟子描述墨子的言论组成,宋代多为丢失。在清代编写《四库全书》时,只有53篇。文章由小到大,连类比,逐层推理。例如《非攻》。文章《墨子》的第二个特点是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儒、杨、墨三家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号称显学,墨子当时的声誉和孔子差不多。墨子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
[img]818948[/img]
《汉书·艺文志》录制七十一篇《墨子》,班固注墨子:孔子后,名翟,宋大夫。《隋书经籍志》录制《墨子》十五卷,目一卷,宋大夫墨翟写。《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全部录制墨翟写了十五卷《墨子》。目前通行本《墨子》只有53篇,丢了18篇,其中8篇只有一篇,没有原文。关于墨子的丢失,一种说法始于汉代,另一种说法是南宋丢失10篇,其余8篇是南宋以后丢失的。批评儒家的礼乐和命运观念,揭示了“命者、暴王所作、穷人所述、非仁人之言”,肯定了“强力从事”的命题。但同时主张“明鬼”、“天志”反映了墨家思想的内在矛盾。汉代以后,墨学几成绝学,《墨子》一书只能通过《道藏》来保存,直到清代,才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墨子》简介:战国诸子百家中墨家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