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生团队画的北宋吕大防长安图(局部,不含题记)。图片顶部的“宋吕大防长安图”九个字是吴良勇先生写的。图中深色部分为遗留的原碑片和拓片,浅色部分为补绘内容。图片底部是城外的风景。资料照片
唐代的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首都,面积84平方公里,是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7倍,古罗马只有五分之一。在古丝绸之路上,唐长安城以其宏伟的气势和承古开新而闻名。北宋著名学者吕大防曾慕其规划的精髓。根据前朝的遗图和遗址,石刻《长安图》已成为中国最早的石刻城市地图。到目前为止,《长安图》只有原碑碎片和一些拓片,不到原图的三分之一。
最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首次宣布,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经过多年来第一次完整的“长安地图”,唐长安城外的景观模式得到了全面展示,中国城市规划的智慧也得到了展示。
唐长安城的生活环境跃跃在眼前
吕大防主持的石刻《长安图》详细标注了长安城鼎盛时期的城市布局。绘画完成后,距离唐长安城被摧毁仅176年。这些遗迹仍然历历在目。它们是现存最可靠的古代唐长安地图。日本研究隋唐历史的学者妹妹大彦曾评论过这幅不完整的地图:“它不愧为天子之都,有序而充满活力的城市空间出现在我们面前。”
然而,这张珍贵的地图却“命运多舛”。它在金末被战争摧毁。后来,有人翻印,但他们不知道。清末,一些碎片再次出现在天空中,然后丢失了。民国时期,在西安小湘子庙街旁的污泥中发现了石碑碎片,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这是今天唯一能见证的原始碑碎片。
正因为如此,完成这张地图意义重大。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唐代历史研究的专家、西北大学教授李建超表示,“这是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开创性研究”。
[img]818192[/img]
在王树声学术团队补绘的《长安图》中,都城与郊区山水田园共同构成有机整体。城市格局方正端庄,街道笔直宽阔,建筑一排排,呈现出典型的东方都市气象。从雄伟的宫殿、花园、广场、寺庙到广场门、庭院池、汉代遗迹等,都有详细的标记和呈现。在城外,南山屏护,河渠横贯,良田、寺庙、名园相映成趣,长安人居最具活力和活力的景象跃然在目。
据王树生介绍,补绘完成后,他们试图将拼接后的《长安图》残片与现在考古勘察的长安城复原图相结合,结果与现代考古勘察基本一致。“这说明北宋绘制地图的方法非常科学准确。”。
不完整的城市图形被补绘
早在1992年,中国学者刘家信就研究了《长安地图》的残余地图和历史资料,称它是“中国最早、最大、最广泛、注释最多的古都地图”。他还认为,“图片内容丰富,符号多样,注释齐全(近千处)、在世界都市图史上,比例的准确性是独一无二的。
由于原图内涵极其丰富,补绘不完整的《长安图》不可能一蹴而就。十多年来,王树生团队阅读了3000多本地方志和历史文献,收集了1000多万字的古代文献,总结了城市规划、城市文化空间规划、城市历史遗迹保护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理念。
在这项广泛的研究中,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参考古代地图信息,最终,不完整的吕大防“长安地图”经过两年的补充,共有320个原始地图缺失内容,包括郭城和北汉城禁令花园缺失内容300个,城南至南山缺失内容20个。
“在发现所有的纪念碑之前,这张照片不能真正恢复,但可以通过研究现有的纪念片,结合历史文献,可以看到它的外观,欣赏当地城市规划的精神,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城市生活环境创造概念的现代意义,更好地为今天服务。”王树生说。
第一次补绘《长安图》 唐长安城和山水田园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