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墙气势磅礴,“高坚甲在国内”,其高度在全国现存的古城墙中首屈一指。然而,在人们的民间传说中,有一个关于水西门“矮城”的传说。近日,“老南京”官方微信官方账号“石头史记”(微信官方账号:shitoushiji)后台有粉丝留言,请“老南京”版探究水西门“矮城”的由来。
传说中的太平人筑“矮城”
“水西门附近有一堵矮墙。许多老人记得它被称为“矮城”。它可能是南京城墙上最短的部分。他们真的很想找出这堵墙的原因。”最近,一些粉丝在《石头史记》的背景下留言,表达了对南京城墙的记忆。
记者了解到,南京民间确实有“水西门矮城”的传说。例如,南京城墙专家杨国庆的《南京明代城墙》一书记录了一个民间城墙的传说:三山门(水西门)到聚宝门(中国门)之间的城墙通常被称为“矮城”。据说这个城墙建设项目是承包给安徽省太平县人民的。太平县的工匠们害怕错过工期。太平县的工匠们用计划“欺骗”朱元璋的信任和豁免,使这个城墙成为一个“半拉子”项目。
互联网上有一篇文章《南京明城墙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其中还包括“太平人建造‘矮城’”的传说:水西门和中华门之间有一堵城墙,比其他城墙矮得多。据说安徽太平县人负责修建这座城墙。太平民工缺吃少穿,造城靠拿身子拼。看到期限到了,城墙还没有完工。民工对负责检查工程的官员谎称:“我不知道风水破了什么。我们这里的人都得了黄病,能吃能睡,就是做不到。“官员看到他们脸色蜡黄,一丝血色都没有,就赶紧进宫向皇帝报告。事实上,农民工用荷叶洗脸。朱元璋随后下了一道圣旨:为了体谅太平民工,城墙未完成的不予罚款。到目前为止,太平人包的这段城墙比其它城墙矮一点,人们称之为“矮城”。
太平军将领通过“矮墙”破城
记者没有发现太多关于“矮城”的信息,但也有一些线索。例如,南京大学历史学家崔之清教授曾在“市民学校”讲座中提到,1853年3月,太平军攻击南京时,太平军将军李开芳从聚宝门口的“矮墙”进来,看到守军逃跑了,于是他到水西门打开大门,欢迎太平军进入城市。
[img]817673[/img]
据《南京明代城墙》一书介绍,“太平人建‘矮城’”的故事毕竟是民间传说,可信度不高,但从水西门到中华门的城墙比其他地方低。“恐怕这是不争的事实”。
为什么历史上水西门-中国门段会出现“矮城”?与南京城墙有关的权威信息没有明确说明。
一些城墙爱好者猜测,这可能是出于防御的需要。水西门-中华门的城墙外面是一条宽阔的外秦淮河,面向长江。河西有许多小湖和池塘,地势低洼。敌人攻击南京,不会选择这里作为主要攻击方向。因此,没有必要建造如此高的城墙。然而,这只是一种猜测。
现在这个城墙不再是“矮墙”了
城墙专家告诉记者,现有南京城墙的高度一般在14-21米之间。1954年至1958年,南京市城建局统计了城墙的高度和宽度,制作了《南京城墙现估计表》,记录了当时南京城墙最高的地方是太平门-中山门之间的26米,最短的地方是定淮门,只有8米。但遗憾的是,中华门-水西门城墙的高度和宽度没有列出。
据专家介绍,由于南京城墙历史上多次损坏,后来修复,南京城墙的原始高度数据与目前测量的数据不一致。现在,水西门以南,到集庆门,再到西干长巷,到长干门,中国西门,最后到中国门,仍然保留着近三公里的城墙,但城墙历史重建、重建,明朝早期城墙不完全一样,也不能反映民间传说中“矮城”的外观。
是否存在仍然是一个谜
据报道,这座城墙在20世纪50年代被拆除或部分拆除。根据《南京城墙志》收录的历史资料,1955年,中华门西至西干长巷的480米城墙全部拆除;1955年至1958年,西干长巷至水西门的2459米城墙部分拆除,城砖部分拆除,底部的条石部分保留。因此,一些爱好者推测,拆除城市后留下的一些石块很可能会对人们产生“矮城”的影响,并产生“太平人建造‘矮城’”的传说。
自1988年以来,从水西门到中国门段的城墙陆续重建,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据城墙专家介绍,从水西门到中华门的“矮城”在老南京人的口头记忆中传播开来。“矮城”是否真的存在,具体原因是什么,仍然是个谜,这也增添了南京城墙的神奇魅力。
传说太平人曾经筑南京城墙[矮城] 现在已成谜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