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编辑的《新唐书》出版后,改名为《旧唐书》
赋税制度
《旧唐书》也是研究中国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的一部非常重要的史书。唐代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都有详细的记载,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便利。特别有价值的是《旧唐书》的志中,保存了中国科技史的丰富资料。著名天文历法家李淳风和僧一行在《历志》和《天文志》中制作的《林德历》和《大衍历》内容相对完整。《五行志》一卷,列举了各地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有许多反映民生困难、工商经营状况和国内外交通状况的资料。《地理志》四卷记录了全国边防镇守的分布和兵马人数,以天宝十一年(752)领土为准,分道描述了各地州县的设立和户口。三卷《职官志》,许多文字都是抄袭《唐六典》,并记录了代宗永泰两年(766)时官品的变化。《舆服志》一卷记载,封建等级制度的体现是唐代帝、后、王、妃、百官按等级规定的车舆、衣服、服装制度,用于区分贵贱士妾。《经籍志》二卷,以开元盛世为准,记录了《经》、《史》、《子》、《集》四部。志序还简要描述了安史之乱后至梁迁洛期间国家书籍的残损情况。《食品志》第二卷集中记载了唐代田制、赋役、硬币、盐法、水运、仓库甚至杂税、讨论等相关经济史资料。《刑法志》一卷记载了唐代法律、令、格、格式(见律令格式)的制定过程,并对执行情况进行了概述。总的来说,《旧唐书》诸志集中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但也存在错误和重大遗漏。
[img]818376[/img]
地理学
《贾延传》记录了他的《陇右山南图》、《海内华夷图》等极其珍贵的地理资料,这是中外地理学家研究古代地理学的难得记录。
但《旧唐书》的缺点也很明显。它来自乱世,也来自众手,成书快,所以难免有些粗率。有时抄袭的痕迹也很明显,甚至一份公文,在纪和传中同时抄袭,造成了不应有的杂项。编史队伍的不稳定和互不通风,甚至出现了一些人物同时并列两个传记的情况。比如《杨朝晟传》同时列在122卷和144卷中;《王求礼传》和《丘神绩传》也有类似的情况。难怪北宋初年有人会否认,宋欧名家又写了一部。但完全否定这本书,甚至创造正史之列,也是不公平的。毕竟,历史给了《旧唐书》一个坎坷的命运,使它无缘无故地沉没了大约500年。
北宋编写的《新唐书》问世后,《唐书》始有新旧之分。《新唐书》通过,这本书被冷遇。南宋初年刻印后久无印本。明代中叶,有人在吴中张、王两家分别获得了宋版《唐书》的列传和纪志。十七年嘉靖(1538),余姚闻人全等重刻《旧唐书》,但传播不广。清乾隆时期,《旧唐书》始复刻印于世。由于长期没有印本,书中存在许多不完整和相互歧视。《旧唐书校勘记》66卷由清人罗土琳等撰写,供参考。百纳的《旧唐书》是南宋绍兴期刊残存的67卷,也是目前最好的版本。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的校点现在比较流行。
解密:史书《旧唐书》对中国历史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