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渊阁大火正统十四年(1449年),《永乐大典》原稿被烧毁。
嘉靖36年4月(1557年),宫中发生火灾,奉天门和三大殿被烧毁,南京文渊阁收藏的《永乐大典》原本几乎被大火摧毁。
嘉靖41年(1562年):明世宗让人抄一本副本,召选109名书写、绘画生,正式抄绘,花了六年时间。隆庆元年(1567年)4月完工。
明末清初:原本下落不明,此时怀疑战火。也有可能藏在永陵。
雍正年间:翰林院收藏副本。
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修完《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缺少2422卷,有一千多卷不知道该怎么办。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四库全书编辑黄寿龄私自将《永乐大典》六卷带回家,途中被盗。乾隆皇帝指责:“永乐大典是世界上没有的书!我不应该听编辑和修理,然后带他出去!”下令严格调查,全市戒严。不久,在玉河桥附近发现了六本书,失去了回报。
《全唐文》由嘉庆十三年(1808年)汇编,大臣奉旨入阁参考《永乐大典》。
《大清一统志》在道光年间汇编,多参考《永乐大典》。
[img]817186[/img]
光绪元年(1875年):不到5000册。
光绪二十年(1894年):翁同和入翰林院查点,只有800多册。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的外国大使馆。6月23日,位于英国大使馆北侧的翰林院被纵火,几乎所有的《永乐大典》都被烧毁,剩下的很少。翰林院只有64册被陆运回家。(据说永乐大典是八国联军烧毁的,但八国联军刚刚登陆大沽,尚未进入北京)
英国大使馆于6月11日交回330册大典,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国务院批准将翰林院存放的《大典》残本送教育部,京师图书馆60册,教育部图书馆展4册。
1920年,叶恭绰赴欧洲考察实业,在伦敦一家小古董店意外发现并购《大典》卷1391残本。
1934年,《永乐大典》达93卷。
1951年: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将11卷永乐仪式归还中国。上海商务印书馆董事会捐赠了原商务印书馆所属东方图书馆的21卷。顾子刚捐赠了三卷,属于北洋军阀徐世昌、周叔涛、赵元芳、张吉祥、郑广权、王富金、陈李如、赵玉林等。
1954年,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还原了日本满铁图书馆52册《永乐大典》。
1955年:德国莱比锡大学图书馆赠送中国三卷。苏联科学院通过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移交了一卷。
1959年:收集《永乐大典》原有215卷,加上副本、微缩胶片等,共730卷,约占全书总卷的3%。
1965年,赵万里捐出了两册《永乐大典》。
1983年:中国国家图书馆从山东入藏一册。
永乐大典年表:永乐大典经历了什么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