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七,据说这一天是人类的诞生日,也就是人们的生日。人们曾经称这一天为“人日”、“人日”或“人日”。民间专家表示,“人日”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福纳吉、求平安的愿望和对“人”本身的尊重。
国庆节专栏作家、天津民俗专家表示,传说中,古代地球上没有生物,最初是由女娲创造的。她每天在七天内创造一种生物,鸡、狗、猪(猪)出生在前六天、羊、牛、马,直到第七天才出现。据报道,“人日”的民间活动较早出现在古人的占卜生活中,但自汉魏以来,不再局限于占卜,而是不断扩大祭祀、庆祝、文化、服装、旅游、饮食等领域。
[img]816941[/img]
据国庆节介绍,南朝梁宗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了两汉魏晋时期江南人过“人日”的习俗:“七日是人日,以七种菜为勺,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贴屏风,也戴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登高赋诗。意思是人们在初七要吃七种菜的菜汤,“汤”与“更”谐音,取更新之意,有求吉纳吉的美好象征。当时,江南的每个人都必须在这一天佩戴“人胜”装饰品,这是用彩色丝织物和彩纸剪成的图案或人形,而更先进的则是用金箔镂空成人形。“人胜”饰品除了戴在头上外,还可以贴在屏风、窗户上,非常漂亮,旨在祛病、辟邪、消灾,在春节期间取得好成绩。因此,“人日”又称“人胜节”。
中国很多传统节日都是讲究美食的好日子,“人日节”也不例外。在广东江门、新会、鹤山、开平等地,每逢“人日”到来,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人日菜”,有的地方俗称“吃盆菜”值得一提的是,潮汕人吃“七汤”的习俗,也被称为“七宝汤”。一般来说,春菜、生菜、芹菜、芥菜、洋葱、大蒜、白萝卜(胡萝卜)一起烹饪,意味着春节致富、生活和美丽。民俗专家表示,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对“人日”的习俗越来越陌生,相关节日活动几乎消失,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一些习俗仍然得到保留。例如,成都市民在正月初七游杜甫草堂,唱诗,赏梅祈福。
南北朝时有新年穿新衣的习俗:[长幼知正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