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有13篇《山海经》,被列为“数术略”中的“形法”类之首,但仅目而已,内容早已丢失。传世的《山海经》篇幅不大,不到3200字,包括《山经》和《海经》两部分。
《山经》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有五个部分,所以《山经》又称《五藏山经》(或《五藏山经》,藏为古今字)。海经分为《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海外经》包括《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四部分,《海内经》包括《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大荒经》包括《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五个部分的《海内经》。
[img]817314[/img]
《山海经》的章节结构各不相同。除《大荒经》以下五篇文章外,其定位顺序不是习以为常的东、南、西、北,而是违反常法的南、西、北、东。蒙文通曾指出,《山海经》是古代南方人(即古巴蜀、楚)的作品,因此以南方为首,后人多攻其说。然而,有许多先秦典籍,经过现代学者的梳理,并没有看到类似的例子,因此,如果只有这一点,今天的人很少接受。
解密:如何分类志怪古籍《山海经》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