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千年前到现在,镜子是人们不可分割的日常必需品。3月15日,“河澄明月-沈阳故宫藏古铜镜展”与观众见面。这次展览中的86面古铜镜首次展出。市民们可以在一个月的展览中看到古代镜子是什么样子的。
从铜镜的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成就来看,战国时期、汉代和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春秋战国前,铜镜仍然是仅供王公贵族使用的奢侈品,普通人只能用水中的倒影来观察自己。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鉴”是盛水或冰的金属容器,盛水后可反射,因此也成为铜镜最常见的别称。战国时期以后,铜镜在社会上广受欢迎,或随身携带,或与镜架、镜台相辅相成。镜背上有许多按钮,用于穿绳系带,便于抓取。西汉武帝时期,铜镜制作蓬勃发展,形成了具有汉代文化特色的铜镜装饰。铭文主要用铭文和装饰装饰,铭文内容包括吉文和祝福、相思、祈求财富等。唐代是我国农耕社会的鼎盛时期,铜镜艺术呈现出浓郁的“盛唐气象”。
[img]817077[/img]
铜镜是中国古代金属器皿类别中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曾被视为爱情信物、礼品和占卜工具。李白《代美人愁镜二》中的“盘龙镜和金鹊镜”都提到了各种铜镜,可以说与古代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据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白文宇介绍,沈阳故宫收藏的铜镜时代跨越了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等时期。它们的风格要么简单、丰满、奇特,要么色彩鲜艳,纤维华丽,既体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又体现了铜镜艺术在漫长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和延续。它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社会生活、中外交流等方面。
古人的镜子是什么样子的?铭文和装饰大多与装饰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