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000多年前,摩诃池就让诗人杜甫和许多其他作家划船,“陶醉,不知道回家的路”。摩诃池是梵语,意思是“大多数龙”。2014年,成都体育中心发现了游泳池的一个角落。结合历史事实,专家推断,游泳池至少有数千亩。
最近,随着成都市青龙街附近建筑工地考古发掘的结束,考古专家意外地发现了摩诃池的西北角,并发现了一个80多米长的城墙遗址。摩诃池是古代成都的城市坐标,可以进一步恢复其位置、范围和面貌,以及成都的历史面貌。
大量堆积物出土 专家推测园林边界
随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综合楼施工现场的建设,成都市文物考古队进入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并于4月13日在施工现场进行考古调查。最近,挖掘工作结束了。虽然挖掘面积小,但收获颇丰。除了从五代到北宋的一堵城墙外,明代摩诃池的西北角也基本确定。
据史料记载,摩诃池在唐代充分发挥了公园的性质。隋朝蜀王杨秀开始修建成都子城时,从子城南西取土,占地500亩。到唐代,随着郫江水和解玉溪水引入摩诃池,蜀扩建后,水域面积一度达到1000亩左右。然而,在元末、明初和明朝,摩诃池逐渐衰落并回填。明洪武十八年,蜀王朱春填平了大部分摩诃池,在后蜀宫旧址修建了蜀王府,即明代版的摩诃池,完全成为私家园林。
[img]816664[/img]
“这一次,我们发现了许多回填堆积,这与东华门发现的相似。”据成都文物考古队易立介绍,蜀王府建在明代,摩诃池的一部分已经填满。在这些堆积物中,有明代的砾石、青花瓷和其他东西。结合历史文献和发掘的文物,可以判断成都市第三医院基本上可以判断为摩诃池的西北角。
易丽说,虽然大部分的摩诃池都被填满了,但池体仍然积累了大量的水,而这次发现的只是一个边缘。然而,这次挖掘的一个角落至少表明,在明朝,如果不是蜀王府,摩诃池仍然有至少数千亩的面积。”根据考古发掘,可以推测,摩诃池在明朝建造王府之前的面积仍然超过1000亩,在唐朝应该更大。”
继续考古发掘
恢复成都历史面貌
成都著名水利专家陈伟忠在《摩诃池兴废》一书中表示,摩诃池建成之初,面积500亩。随着唐代将郫江水和解玉溪水引入摩诃池,摩诃池的水量变得非常充足。蜀扩建后,水域面积约1000亩。
随着考古发掘的推进,成都文物考古队专家表示,摩诃池南界应位于今天府广场西侧和成都博物馆新址。根据判断,成都博物馆新址建筑工地堆积的形成时间不应晚于明代早期。坑内堆积了大量的卵石,夹杂着砂粒和少量的瓷砖碎片,这与东华门遗址的考古发现更为一致。
摩诃池的东南边界不应超过四川大剧院的建筑工地。在2012年四川大剧院建筑工地的考古发掘中,没有发现与摩诃池遗址一致的遗迹;摩诃池的北边界大约在今天的羊市街和西玉龙街的第一线。控制线以北的街道方向与唐宋时期成都城市的方向基本一致(北部向东约30度)。摩诃池的西边界大约位于东城根街的第一线,其定位理由与北边界相同。
易丽表示,摩诃池的最大范围应为数千亩,具体位置和功能分区需要进一步探索。本次挖掘可以进一步恢复成都古代城市坐标摩诃池的位置、范围和外观,恢复成都的历史外观,如前后蜀宫的建设。
出土城墙遗址
或者在战争中临时修筑防御工作
除园林边界外,三家医院还出土了一堵80米长的残墙,考古学家初步认定是五代到北宋时期修建的。
成都文物考古队邱燕认为,这可能是子城的城墙,现在比较粗糙。根据挖掘现场的情况,这个城墙遗址甚至没有基础槽,应该是临时建造的城墙,在北宋基本上被废弃了。墙的东部损坏严重,弯曲窄,现在破损,约1米高。考古学家仍在进一步研究城墙的具体性质。
然而,从五代到北宋,蜀国不断征伐,蜀国的两个分裂政权相继被摧毁。因此,专家初步得出结论,这座城墙很可能是战争临时建造的防御工事,因此与其他规则的城墙不同,有匆忙的痕迹。
据史书记载,宋太祖在北宋乾德二年十一月发兵攻蜀,后蜀政权灭亡,这座城墙很可能见证了当时的刀光剑影。
成都医院挖出唐代摩诃池 杜甫曾在池中划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