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南京展出《永乐大典》背后,废纸上找到了残缺的一片叶子

南京图书馆(以下简称“南图”)、一楼展厅、“千华-江苏藏国珍贵古籍展”正在展出。这是南图历史上最大、最珍贵、规格最高的古籍展览。

许多游客来到这里,只是为了透过厚厚的展示玻璃,静静地看着一张躺在展示柜里的残页。这是南图唯一收藏的叶子《永乐仪式》。这次展览也是《永乐仪式》第一次走出仓库,展示在普通市民面前。

谈到举办展览的目的,南图古籍编目工作人员王李说:“为了响应总书记习近平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展览相当于中国文化教育,这些古籍普通人通常看不到,但也为了更广泛地向公众宣传古籍保护的概念。”

[img]816520[/img]

传说:正本成了嘉靖帝的陪葬品

王丽说:“说实话,大多数人只是看热闹,看不懂。专家应该看看版本、年龄、收藏和传播的数量以及文献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著名艺术家题跋并注释了这本书。”

“比如《永乐大典》,与明代以前的古籍相比,历史并不长,但唯一的,叫‘孤本’。王励说:“永乐大典相当于现在的百科全书。历史上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永乐年间的原著,后来消失了。另一个是明代嘉靖年间抄录的副本,但现在保存不完整。这次展览是我们南图唯一隐藏的叶子。这个版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非常珍贵。”

《永乐大典》到底去了哪里?

王丽说:“永乐年间的原著已经丢失。嘉靖皇帝放不下,把原著作为陪葬品带入陵墓。现在你可以看到这本书有2000多卷。如果一卷是一卷,也应该有2000多卷。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考古发现这么大的书。嘉靖年间版的永乐仪式尤其珍贵,因此它已成为“孤儿”。”

谈到永乐仪式在当年的功能,王李说:“与后来的四本书相比,永乐仪式是当时永乐皇帝征召全国文士编写的一本类别工具书,方便大家检索。我的想法是,在过去,我从四本书和五本经典等单一学科开始学习。有些知识一辈子都不能耗尽,永乐仪式可以在普及知识方面发挥作用。”

虽然已经400多年了,但残页上优美朴素的字迹依然清晰如初。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书籍,《永乐大典》解释了每一个字,并逐一提取了古籍中出现的段落。

南图展出的叶纸上有400多个字,“太少了,虞翻说很少……”红色部分是引用段落的来源。然而,由于缺乏相关的上下文,这片叶子的具体内容尚不清楚。

[img]816521[/img]

残叶:1949年蒋介石撤离未带走

“南京图书馆的前身是中央图书馆。蒋介石退到台湾时,把大部分好书都拿走了,但有些书匆匆留下了。另一种可能是解放后,苏南文化管理委员会成立,在江苏收集各种书籍,然后交给我们博物馆保存。”

还有一种说法比较传奇,这叶残纸其实是在一堆废纸里找到的。

然而,汪励表示,嘉靖时期只有400多本《永乐大典》的副本,分散在世界各地,由机构和个人收藏。“事实上,他不能保存个人保存的古籍。他不谈论人力物力,而是谈论保存条件。我们的特殊仓库是恒温恒湿的。如果损坏,将有专人进行维修。我们的祖先是文化人。他们珍惜书籍。三四代人很难说。最好把它们捐给图书馆。”

本来《永乐大典》应该达到50厘米以上,而展出的残页长40厘米以上。南图对历经沧桑的《永乐大典》进行了专业修复,呈现出现在的样子,可以长期保存。

在展览现场,专门从江阴到南京看《永乐大典》残页的刘女士感叹道:“我能真正感受到历史悠久的东西真正展现在我面前。”

类似地,燕先生坐公共汽车经过南京。他背着行李去南图看展览。“我下午5点要坐火车离开南京,只是为了看永乐仪式。”

一叶国宝,引起了这么多人的关注。王励说:“我们的目标已经实现了。”


南京展出《永乐大典》背后,废纸上找到了残缺的一片叶子南京展出《永乐大典》背后,废纸上找到了残缺的一片叶子

,,,,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

  • 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之后又是怎么消灭张士诚的
  • 张士诚早年贩卖私盐为业,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1354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1356年,建都平江,消灭陈友谅后...

  • 纵欲时代:明朝历史上最难得的模范夫妻?
  • 明朝是一个纵欲的时代。朱元璋开国以来,发动了建妓院、增税的“革命”,鼓励土豪劣绅召妓嫖娼。从此,明朝进入了放荡放纵的时...

  • 揭秘:明朝真正让朱允炆失去江山的人是谁?
  • 说到方孝茹,我们会立刻想到一个词——忠臣。作为建文帝的得力助手,他为建文帝的失败做出了巨大贡献。是的,作为一个资深儒家...

  • 齐泰是谁?齐泰是怎样的人?齐泰最后有何结局
  • 齐泰作为洪武帝和建文帝时期重臣,特别是建文帝时期,齐泰支持建文帝的削藩政策,更是备受重用。建文初年,齐泰与黄子澄同参...

  • 揭开朱元璋的吃口 小时候挨家挨户讨豆腐吃
  • 朱元璋和“珍珠玉白玉汤”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字。有点不同的是,在著名相声演员刘宝瑞的单口版中,他在去世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