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热衷于“恢复”历史,但所谓的“恢复”实际上只是简单地选择一些数字、言论或图片来片面地解释历史,比如广泛传播的“伪繁荣理论”,是典型的扭曲历史。
正确理解历史的方法是通过外表、行为和结果来看待本质。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早在120年前的甲午战争就开始了,他们炮制伪满洲国只是为了更有效地占领东北地区的一切。
到目前为止,日本右翼社会仍在喋喋不休地美化伪满洲国,并经常感叹它是“打开了无限沉睡的宝库”。他们肆意掠夺其他国家的宝库,并为此津津乐道。这样的言行只能用“无耻”来形容。
事实上,日本侵略者并没有打开宝库,而是洗劫和破坏了宝库。当他们匆忙逃离中国东北时,他们留下的不是繁荣,而是一片充满羞辱和伤疤的土地。
“大本营”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产品
无论日本右翼如何狡辩,都无法掩盖日本掠夺中国东北资源是为战争服务的真正目的。
[img]816101[/img]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日本经常使用“宝库”、“生命线”一词描述了中国东北。事实上,对于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东北广阔而丰富的土地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回顾今天的历史,日本全面入侵中国的战争可以持续8年,这与掠夺东北资源有很大关系。
历史学家秦爽认为,殖民地的材料供应确实推迟了日本的失败。作为日本重要的海外殖民地,“它不仅为日本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而且还为日本生产了大量的军事成品”。
最好的证据是日本当局自己制定的政策:
1940年11月,日本政府制定了《日“满”华经济建设纲要》。为此,伪满洲国起草了《日“满”华经济建设联系纲要》。时任伪满洲国务院经济部副主任的顾海忠曾说:“按照适当适应的原则,“满洲国”承担了重工业、化工和粮食基地的任务,实现了全面增加主要粮食产量和特产供应世界各地所需的使命,从而促进日本“满”中国的物资交流”。古海忠口中的“物资交流”无非是让东北作为日本物资供应的“大本营”。在抗日战争期间,国家统一区和解放区的工业生产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物资支持,沦陷区的工业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为日军提供了装备和武器。抗日战争初期,由于沦陷区的不断扩大,战争双方在中国领土上占有的物资数量难以统计。然而,在此期间,东北地区一直是日本的殖民地。我们可以将东北地区与相关工业生产进行比较,了解伪满殖民地工业在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一般作用。
”
在《伪满洲国殖民地工业体系形成研究》一文中,秦爽以1943年部分工业产品为例进行了分析。她认为,表中列出的与军需行业直接相关的能源和原材料产品数量可以看出,除煤炭产量略高于东北外,其他产品的产量远远大于东北。然而,是日本殖民者掌握了伪满工业产品,东北能源和原材料的主导地位也有助于日本在侵华战争中保持对中国的物质优势。
被掠夺的工业资源有三个目的地
在天涯论坛的历史部分,许多对中国近代史感兴趣的网民非常关注东北资源被日本侵略者掠夺后的下落。例如,“日本将抚顺煤沉入海底备用”的说法仍在流传。
在谈到全铁掠夺煤铁资源的目的时,著名的铁史研究专家解学诗曾说过,日本完全垄断了东北地区的生铁供应,并将其运输到海关。当然,“煤炭或生铁更多地运往日本,这是全铁掠夺东北煤铁资源的根本目的。
他列举了史料记载的数据:当时,鞍山生铁占日本生铁进口总量的50%以上。
由于日本在东北殖民时间长、范围广、程度深,很难用准确的数字来分析资源的下落,但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般来说,工业资源有三个目的地,一部分用于再生产,一部分用于掠夺日本,另一部分用于军事需求。
[img]816102[/img]
秦爽认为,日本留下的相当一部分资源用于再生产,甚至大量产品直接转化为军需。
“伪满工业品作为军需品的总数很难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大致是通过陆运和水运转移到前线的。
“伪满运输以铁路为主,秦爽试图以1937年至1941年满铁从东北运输的军需数量为例,分析其总体趋势:
“在过去的五年里,满铁铁路发运军的总需求量为50280492.7吨,年发运军的总需求量呈直线上升趋势。除了粮食和牧草,这些军事需求几乎都是工业产品。也许,1938年和1939年军事需求发运量的增长可以解释为日本对苏联战争的部分应用。然而,在其他几年里,所有或大部分都被用于侵华战争。
”
总之,日本从东北掠夺的大量资源是侵华物资的重要来源。
严重阻碍东北现代化的道路
日本统治东北时期,为了服务战争,加强重工业发展,导致东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轻工业发展严重失衡。历史学家高晓燕说:“煤矿和铁矿石仍然是落后的生产模式。用劳动力的努力来维持生产指数的提高并不是‘新中国工业化基地’。在农业方面,平均产量低于20世纪30年代。
由此可见,所谓基于资源掠夺的“发展”,其实是东北留下的各种“疾病”。
高晓燕说,伪满时期的资源开发和各种生产计划都是根据日本政治需要建设的。她以铁路为例,“日本重点建设分布在东北地区的资源密集地区,如煤矿、林区、边境和国防地区”。其目的非常明确。
日本编写的《满洲发展40年历史》胡说八道,日本将“过去的荒地”变成了“少数现代化工业区”,“资本投资振兴了现代化工业”。但事实是,日本阻碍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工业现代化。
“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区形成了一定的工业格局,东北工业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然而,“九一八”事件爆发,伪满洲国成立,中断了东北工业现代化进程。在伪满殖民地工业体系规划期间,工业现代化之路已被破坏。虽然伪满最初建立了新的工业体系,但这种工业体系是殖民地的。@ 在伪满殖民地工业体系下,东北工业无法实现真正的工业化,也无法摆脱有限工业化的特点。
”秦爽说。
【伪满繁荣论】被指歪曲历史:不是繁荣 而是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