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栋告诉建川博物馆馆长范建川:“我原本打算把它留给我的孩子,教育后代不要忘记中华民族历史上最痛苦的一页。把这些历史证据捐给了建川博物馆,留给了我们的国家。”
王国栋出生于1932年8月,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他说他已经当了14年的亡国奴。他对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的罪恶历史感到痛苦。现在他最不满意的是,一些日本极右分子总是想篡改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
他捐赠的纪念章系由铅银合金制成,圆形,重103克,直径5.3厘米。由于图案突出,厚度为0.3至0.9厘米。纪念章正面的凸形图案是一名全副武装、三八枪冲锋的日本士兵。日本士兵的脚下是一名倒下的中国士兵的尸体。当“卢沟桥事件”发生时,驻万平县29名路军士兵的装扮特征是一致的。
[img]816070[/img]
纪念章背面的图案也很突出:圆周围是一个由8颗重型炸弹组成的圆形图案,上面是一个双翼重型轰炸机,下面是华北地形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天津、北平、沧州、保定、张家口、大同等地名是长城、平绥、平汉的两条铁路线。铁路沿线有许多小炸弹爆炸的图案。背面右侧刻有“支那事变记忆”和“昭和十二年”字样。“昭和十二年”是1937年,当时日本文字也采用了“记忆”的写法。初步推断,纪念章是日本侵略者在1937年7月7日至10月2日铸造后发给参战军官和士兵的,部分战后在中国流失。
王国栋回忆起童年当亡国奴的历史,悲愤不安。“9月18日事件”近一年后,王国栋出生在日本人控制的伪满洲国地区。这个家庭的“老疙瘩”(东北方言,家里最小的孩子)从记事起第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父亲突然失踪。几个月后,被折磨得不成年的父亲回到家,抱着小国栋哭了起来。原来,日本关东军在山上的一个供养仓库有一天发生了火灾。日本人怀疑他们是在附近工作的林业工人,私下与东北抗日联盟合作,所以他们逮捕了当林业工人的王国栋的父亲,并用尽了所有的胡椒水和老虎凳。
另一件给王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是,比他大20岁的哥哥的五灯管收音机可以收集短波频道。当时,如果日本人发现这一点,他们就会失去理智。正是藏在大哥床下的五灯管收音机,在与大哥从收音机听到的消息和与父亲的对话中,小国栋隐约知道自己是中国人。当时,像他这样7-8岁的孩子认为自己是满洲人。
亡国奴式教育流毒之深,让王国栋教授回忆起痛苦。他说,当时伪满洲国的教科书封面上写着汉字,打开后全是日语。从小学开始,最重要的课程是每天说一句话,也就是学会每天说一句日语。其他课程当天不能完成,关系不大,如果一天不能背诵,那么日本人会拿着“你的面试机那么宽”的木板,让班长打你的手掌,如果班长不打或不打硬,那么日本老师会让你拿板打班长,直到手肿胀。
[img]816071[/img]
每天,中国学生都要背诵日本天皇的圣旨。直到现在,王国栋还能流利地背诵,在记者面前喋喋不休,大意是“人民应该忠于天皇……”。因此,当时绝大多数学生只知道自己是伪满洲人,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这表明了日本实施亡国奴隶教育的危险意图。
体育课,其实就是军训课。为了培养学生的武士道精神,课程内容是日本步兵操典。上课时,日本教官戴着头盔、马靴和战刀,看起来像是要上战场。立正训练时,双腿要伸直,教官用马靴踢学生的腿弯曲。如果他们能站起来,即使他们通过了考试,如果他们的腿弯曲了,他们也会被暴力殴打。为此,王国栋并没有少挨打。音乐课灌输了很多,比如“王道乐土”、“大东亚战争爆发”、日本军国主义歌曲,如“爱马进军歌”。王国栋说,他还能唱很多这样的歌,印象抹不掉,可见亡国奴式教育流毒之深。
1952年,王国栋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并被分配到当时的中央工业部工作。1954年的一天,他参观了北京琉璃厂的古董店,在那里发现了一个“事件纪念”印章。在接下来的57年里,王国栋收集了5枚“事件纪念”印章,并捐赠给了建川博物馆。
经历过抗日战争时期伪满生活的人,不知道自己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