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日本签署《辛丑条约》时,李鸿章有什么无奈?

甲午战争于1894年8月1日正式爆发。李鸿章被任命为清军最高统帅。战争从一开始就向李鸿章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转移。那段时间,李鸿章不时听到一个又一个晴天霹雳。这种莫名其妙的溃败方式,让李鸿章比任何人都苦,比任何人都委屈,比任何人都生气。他的朋友吴汝纶曾回忆道:“平壤之败,李相国痛哭流涕,彻夜不眠...而旅顺失守,愤不欲生。”

朝廷向日本提出议和倡议。失去一切的李鸿章为与日本人面对面感到羞愧。当恭亲王试图让李鸿章去日本讨论和平时,李鸿章选择的角色是德国人德耀林,他在天津海关工作了20多年,忠于李鸿章。在节日胜利的情况下,日本当然不想马上收兵。他们想占领东三省的一部分领土,迫使清朝做出更大的让步。更何况此时中国政府派来的是一个外国人,很可能是来打探虚实的。

德璀琳灰溜溜地回到了中国。1895年2月1日,清政府派张阴桓和邵友莲去日本。第二天,双方交换了国书。伊藤博文发现,张阴桓和邵友莲携带的国书中有“一切事件,电达总理衙门转奏裁决”,认定他们缺乏授权,拒绝与他们谈判。伊藤博文问伍廷芳:“你们为什么不派重臣来?恭亲王为什么不能来我国?吴廷芳回答说:“恭亲王位高权重,不能走开。"那么李鸿章中堂大人可以主持议和,贵国为什么不派他来呢?吴廷芳随后问:“我今天和你聊天,那我顺便问一下,如果李中堂奉命前来讨论,贵国愿意订约吗?伊藤博文自然能听到伍廷芳的声音,答案是滴水:“如果中堂来了,中国自然愿意接待,但仍然符合国际惯例,必须有全权。”

在日本签署《辛丑条约》时,李鸿章有什么无奈?

就在谈话前后,日军赢得了威海卫战役,北洋海军被摧毁。清政府失去了与日本人讨价还价的最后筹码,别无选择,只能派李鸿章去日本讨价还价。

1895年2月22日,李鸿章奉旨进京。此时,日本人再次告诉清政府,如果要和谈,不仅要赔偿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还要求割地!慈禧气急败坏,以肝气发作为借口,对于议和一事,不愿表态,只是环顾四周。满朝大臣义愤填膺,但具体到如何解决问题,他们一个个束手无策,没有人愿意背上一万年的罪名去接这个烫手山芋。自然,李鸿章也不愿意。经营外交多年,李鸿章早就尝到了“卖国贼”的滋味,@ 在出使日本之前,他必须得到清政府的全权授权。

为了寻求支持,李鸿章准确了解了各国列强的态度,再次奔赴各国大使馆。不幸的是,此时,各国要么与日本勾结,要么暗中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准备从渔民那里获利。李鸿章的求助行动没有结果。

3月4日,光绪正式颁发全权证书,宣布李鸿章是头等全权大臣,并签署了绘画权限。14日,李鸿章等人出发前往日本马关。


在日本签署《辛丑条约》时,李鸿章有什么无奈?在日本签署《辛丑条约》时,李鸿章有什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