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司马睿设置了什么样的反间计?结果是什么?

公元307年9月,司马睿与王导渡江至建邺。从此,晋室政治中心逐渐南移江东。永嘉南渡之后,王导一直是剧机枢之地,而王敦则总是在上游征服,王氏家族近属居内外任,布置显要人数众多。以王导、王敦为代表的王氏家族势力对司马氏的江山构成了严重威胁,使得“王马共天下”的局面在江左维持了20多年,直到余氏家族崛起,抑制王氏,超越王氏,这种情况才没有再次出现。

几年后,晋民帝别无选择,只能出降,西晋亡。公元317,司马瑞承制改元,即晋王位,但此时由于势力薄弱,也没有真正称帝,改元建武,东晋建立,史称东晋。他广辟属以为辅佐,被称为“百六大师”。司马瑞即位后,在皇室中声誉不够,势力薄弱,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王位不稳定。然而,他重用了王导。王导运用战略,让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瑞,让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心支持司马瑞,稳定东晋政权,维持偏安局面。司马睿非常感谢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img]814760[/img]

“成也萧何败萧何”,王导是一位能臣,帮助司马瑞走上帝王之路。然而,最终,王敦和王导的家族势力跳到了与司马家族竞争的状态。大权旁落引起司马瑞极大的不满。为了防止晋朝的国家破坏自己,司马瑞在死前制定了一个计划,导致王导和王敦反目成仇。

公元322年,一向对朝野雄心勃勃的王敦以杀刘奎的名义在武昌出兵。这场战争直接杀害了建康,威胁到了统治中心。王敦的行为无疑为司马瑞敲响了警钟,司马瑞非常害怕。为了保护王家族的利益,王导还秘密帮助王敦。

有一段时间,情况发生了变化。面对王氏家族的势力,皇帝说话也要软下三分。司马睿“脱下军装,穿上朝服”安慰王敦,说了很多好话。在王敦眼里,他“封武昌郡公,一万户”,用心看不起司马睿。后来,王敦想以不孝放弃勇敢的王子司马绍,因为所有的官员都不会放弃。四月,王敦还师武昌,遥控朝政。此后,王敦变得更加猖狂,以至于司马瑞和他的朝廷成了装饰品。

王敦是否控制了东晋的权力?面对像傀儡一样的司马瑞皇帝,他一点也不在乎。在权臣和皇帝之间,王敦总是不确定。我们不知道王的兄弟是什么时候反目成仇的。据推测,这应该是从元帝司马瑞临死前任命王导为辅政大臣开始的。

[img]814761[/img]

这个遗诏很奇怪。王子司马绍24岁,五六岁的孩子不需要辅政。而且,如果真的想辅政,王敦是二把手,为什么还要挂在一边?这是司马瑞精心设置的反间计,也是他死前的最后一击,那就是王导和王敦之间的关系。

这一举动真的奏效了。王敦气在心里,开始怀疑王导。不久,王导被提升为司徒,剥夺了他在扬州刺史上的地位,并担任扬州牧羊人。这两兄弟似乎是合理的,但他们分开了。后来,他们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司马瑞很少聪明。他死前的遗诏成功地离开了王敦和王导,使司马的国家得以延续。


司马睿设置了什么样的反间计?结果是什么?司马睿设置了什么样的反间计?结果是什么?

,,,,,,

  • 王国宝简介 晋朝中书令王坦第三子王国宝的生命
  • 王国宝(?-三九七年),字国宝,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中书令王坦之的第三个儿子,太保谢安之婿了。司马道子与会稽王相善,...

  • 刘聪简介 十六国时期,汉朝国君昭武皇帝刘聪生平
  • 刘聪(?-318年8月31日,字玄明,新兴匈奴人(今山西忻州市)。十六国时期,汉国(后改名赵,史称前赵)国君。汉光文帝刘渊第四...

  • 张轨简介 晋武帝时期任凉州牧的张轨生平
  • 张轨(255年-314年),字,安定乌氏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晋朝时任凉州牧,是前凉政权的实质性建立者。张傲和张茂都...

  • 王戎简介 西晋时期名人[竹林七贤]王戎的生活
  • 王戎(234-305年),字俊冲。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王荣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

  • 余喜介绍了东晋天文学家宣夜的继承余喜的生活
  • 余喜(281-356年),字仲宁,余姚人。博学好古,尤喜天文历算。郡守诸葛恢巡视余姚,任功曹。晋永嘉元年(307年)被征为博士;咸...

  • 山涛简介 西晋名人[竹林七贤]山涛生平
  • 山涛(205-283年),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五指西)人。西晋时期的名人、政治家,“竹林七贤”之一。 早逝,贫穷的家庭。好老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