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刑场上的天之骄子——谈季康之死

魏晋时期的浪漫人物,以季康为首。他不仅文采飞扬,精通音律,而且“龙章凤姿,自然”,可谓天之骄子。然而,季康却被杀,仿佛嫉妒天才。原因是什么?

众所周知,有一个成语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思是司马昭继承父亲和兄弟的权力后,篡位的野心无疑暴露出来。据研究,季康被杀在魏景元三年(262年)左右,距司马篡位三年左右。季康的死与司马的自力更生密切相关。

季康因吕昆中而被监禁。吕叛徒弟媳徐,事情曝光,弟弟吕安要去政府起诉。吕邀请季康(他是两兄弟的好朋友)做和事老,打算平静下来。谁知道呢,就在事情要结束的时候,吕写竟然打了个耙子,诬告吕安虐待老母亲。结果,吕安不仅被捕,而且中央调整的季康也参与了监狱。

要说这个案子不难查清,只要吕母出庭作证,真相就能大白。至少可以说,即使吕安不孝,他也必须杀人和割伤(虽然当时不孝是一种严重的罪行,但他不会死),这也是他自己的事。这和庾康有什么关系?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案子真的很奇怪,可能只是一个专门为季康设计的陷阱。否则,为什么吕写要冒险诬告弟弟,当奸污弟媳的事情已经平息时?有人在背后指示吗?这就是为什么吕安一案连基本事实都没有弄清楚,于是急于让季康和吕安身首异处?

不管真相如何,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当季康入狱时,钟会很高兴。钟会一直嫉妒季康的才华,被后者忽视。有了这个机会,他自然会死。

[img]813863[/img]

季康被杀,钟会为其罗织有两项罪名:意图帮助无丘俭和非侮名教。根据《三国志》。《王灿传》引用了《世语》,“无丘节俭,康有力,想起兵应之。问山涛,涛说不,节俭也败了。作者认为,这一记录颇有疑问,一介平民季康怎么能“起兵应之”?若炅康真有意助拳,为什么不及时出手,要等到没丘节快要失败了,才去山涛问计?然而,季康同情并谴责司马的魏臣,毫无疑问,他曾作过《管蔡论》,借周公杀管蔡、蔡的历史,为人无丘俭等声辩,“管蔡服教殉义,忠于自然,卒遇大变,不能自通,忠于乃心,思在皇室,然后抗言率众,想除国患,翼存天子,甘心毁旦。斯乃愚诚愤发,侥祸也。魏室忠臣一定反对司马氏专权。

另一种罪行,也不是子虚无有。季康追求“越名教而任自然”,鄙视世俗礼教,“轻蔑唐虞而笑大禹”、“非汤武而薄周礼”,将矛头指向统治者一力推崇的儒家道德体系,可谓离经叛道。

要说两个罪名都是有据可查的,季康死了也不算委屈。但问题是,正元二年(255年)没有丘俭造反,景元三年(262年)季康被杀。为什么司马昭早不动手?魏晋之交,鄙视礼教,放浪形骨,已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如何单挑季康?既然季康有这样的罪,为什么要借助吕安一案不名正言顺地抓人呢?总之,司马昭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要杀姬康?

因为季康的妻子是曹魏宗室长乐亭主(曹操之子曹林的孙女),很多人推测季康政治上倾向于曹氏,以至于反感司马昭,采取隐居避世的不合作态度。虽然这种说法在逻辑上讲得通,但实际上却违背了季康的本心。季康崇尚老庄理论,无意仕途。他早年只做过一段时间的分散医生。后来,他的好朋友山涛推荐他入朝为官,干脆写了一本《与山巨源的绝交书》,以示不同,不谋对方。季康的理想是“采薇山阿,散发岩秀。永啸长吟,颐性养寿。因此,无论朝廷掌权的姓曹、姓刘、姓孙,还是司马,他都不会违背自然的“合作”,而是要做一个逍遥的隐士。季家从来没有恨过司马氏。季康的哥哥季喜在司马昭手下是最高官员;季康的儿子季绍被乱军杀害,以保护晋惠帝。所以,所谓不合作,恐怕不是司马昭杀人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这样一个无权无势的曹家女婿,即使有心“匡扶大魏”,也绝对无能为力。那又是什么让司马昭萌动杀心?答案可能很简单,但他只是想用嵇康的头来震慑人心。正如钟会对司马昭所说,“今皇道开明,四海风靡,边鄙无诡,街巷无异议。而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不为物用,无益于今,有败于俗。昔太公朱华士,孔子杀少正毛,以其负才乱群众。今不朱康,无法清洁王道。当时,恐怕不少文人“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要想夺取世界,司马昭必须借重名人主导舆论。怎么办?杀鸡儆猴。谁是最胖的野鸡?嵇康。

此后,同样是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曾与季康一起在树下打铁,接受推荐,来到洛阳。司马昭问他:“听说你一直有归隐的志向,现在怎么来找我?向子期垂首答道:“古代隐士巢父、许由都是骄傲清高的人,根本不值得我羡慕。季康是前车之鉴,我哪里敢向他学习!阮籍,七贤中的二号人物,也不得不为司马昭进封晋公,作了一篇《劝进格》。可见季康没有白死,拒绝与司马氏合作的隐士群被成功解体。

事实上,司马昭容不一定是隐士、名士,这样的人,魏晋时期,只有少数人遭到屠杀。季康作为当权者的记恨,是因为他不是纯粹意义上的隐士。用今天的话来说,季康是一个有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朋友孙登早就预测了季康的悲剧命运,“君性烈而才意味着,它可以避免吗?后来在狱中作了《幽愤诗》,有“今愧孙登”这句话,为未能听从朋友的远见而感慨自责。因此,钱钟书先生称她为“违背世界的疯狂”。她的人“既‘直性狭隘,又不堪重负’,而且‘有好尽之累’,‘不喜欢俗人’,‘刚肠疾恶,轻率直言,遇事就发’,那就是“安望世之容,人之不敌”。”

[img]813864[/img]

临行当天,3000名学生聚集在法庭上,想崇拜季康为老师。在刑场上,季康仍然很平静。他抬头看了看太阳和阴影,知道时间还早,所以索琴,自然而无拘无束的抚摸,痴迷,是一首歌《广陵散》。音乐结束时,季康叹了口气:“广陵散”现在已经结束了!”今年,季康已经40岁了。培根是对的,伟大的灵魂永远不会被死亡征服。

在季康去世之前,有很多文字指责孔子,但如果我们想解释这种死亡,作者必须使用《论语》----

冉有说:“夫子为卫君?”子贡说:“诺,我会问的。”进去,说:“伯夷,叔齐,谁也?”说:“古代圣贤也是。”说:“怨恨?”说:“求仁得仁,何怨。”出来,说:“夫子不做。”

的确,伯夷、叔齐为了坚持义的信念,饿死了首阳山;季康追求自由的生活,死在屠刀下,都是求仁得仁,死得其所。

自古以来,统治者与知识分子的关系一直难以理顺。前者想依靠后者,而后者必须批评前者,前者无法忍受,所以他们必须举起屠刀,让后者闭嘴,服从。然而,自由批评统治者不仅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也是知识分子的权利。没有独立批评的知识分子,一个社会就无法进步。司马昭当然不明白,那么们能容忍季康的存在吗?


刑场上的天之骄子——谈季康之死刑场上的天之骄子——谈季康之死


  • 揭秘:为什么季康被视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 他和阮籍被称为“竹林七贤”。他是精神领袖,主张“越名教,让自然走”。也就是说,没有规则和传统。人活着就是潇洒快乐,想做什...

  • 揭秘:为什么季康被视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 季绍的父亲是季康,但他的性格与他的父亲完全相反。季康喜欢无拘无束,类似于微博上的大V,粉丝众多,但口无遮拦,愤世嫉俗...

  • 中国古代四大笑星揭秘:阮籍爱讲冷笑话
  • 核心提示:三国魏晋时期的阮籍擅长写讽刺的文字,被称为那个时代的头号“愤怒青年”。他通常不喜欢说话,但他一开口就有讽刺的“...

  • 后人如何评价赵燕?与他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 熟悉历史,聪明强干。建安投靠将军曹操两年后,起家郎陵县令,历任司空府官、司空主薄、都督护军、扶风太守等职。魏文帝曹丕...

  • 刘玲:竹林七贤之一,酒鬼名副其实
  • 说到刘玲,大家都会想到什么?下面介绍一下这个人的历史事迹。 古人对酒情有独钟,真的是无酒不欢。而且,不仅武将喜欢酒,文...

  • 为什么两汉魏晋时期的名人结局不好?与古代[选举]密切相关!
  • 《晋书·文苑·左思传》记载了“洛阳纸贵”一词。西晋太康时期著名作家左思的代表作《三都赋》曾在洛阳广受追捧,风靡一时,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