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有两次著名的航海事件,都发生在15世纪,一个发生在中国,一个发生在欧洲;一个是郑和下西洋,一个哥伦布穿越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这两次大型航海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比之下非常有趣。今天,让我们比较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两次航海。
@ 这两次大型航海都有官方背景。郑和下西洋遵循明朝皇帝的意愿。哥伦布航海是他自己的要求,最终说服西班牙女王得到国家和王室的资助。
[img]813719[/img]
@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打击海盗,保护海上贸易,促进明帝国与西洋国家的友好交流,解决国际矛盾,稳定国际关系,增强大国的声望。也有野史说,永乐皇帝暗使郑和寻找可能流亡海外的侄子建文帝,以防止他在海外组织武装力量反击大陆。哥伦布航海旨在寻找通往东方(主要是中国和印度)的新航线,摆脱葡萄牙人控制的旧航线,更好地获得丝绸、茶、瓷器、香料和黄金等资源。
@ 郑和和和哥伦布虽然出身不同,但爱好相同,从小就熟悉和喜欢航海。郑和本来姓马,名和,字三保,色目人(即回族),信伊斯兰教。祖先是元朝云南王手下的贵族,祖父和父亲都跋涉千里,朝圣麦加。这个冒险家庭对郑和影响很大。1381年,为了扫清元朝残余势力,明军进入云南。战争中,11岁的郑和被俘,被阉割成秀童,被送到燕王府,成为朱迪的亲信,最终被皇帝朱迪指派组织西方航海。
[img]813720[/img]
哥伦布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是基督教的犹太后裔。他从小就喜欢冒险。他相信地圆说,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渴望东方世界,并决心成为一名航海家。后来,他游说了西班牙国王,在国王的支持下完成了穿越大西洋的航行,最终发现了美洲大陆。
第四,郑和下西洋通常沿亚非大陆海岸线航行,哥伦布航行横穿大西洋。显然,总风险指数高于前者。
[img]813721[/img]
第五,郑和和哥伦布船队使用木帆船,依靠人力、风力和洋流动力,并使用星空和磁针导航。但哥伦布船队的规模远低于郑和船队,无论是船只数量还是吨位。前者通常只有三五艘,最多一百五十人;后者通常由指挥船、军事武装船和商船组成。单船最大载重800吨,可容纳数千人,船队最多2.7万人。它是一支完全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编制的大型船队。当时,它可以被称为一支强大的海上机动编队。许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为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指挥官或指挥官。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后,英国著名国际学者李约瑟博士得出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好,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所有欧洲国家都无法与明代海军相媲美。郑和船队数量众多,组织严密,是根据海上航行和任务,以军事组织的形式组建的。
第六,两次大航海的历史影响不同。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中国和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明朝与其他国家的政治、贸易和文化交流,展示了帝国的力量,但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国的威望,没有侵略和掠夺的目的和行为。通过交流,中国先进的海外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交流客观地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社会进步。哥伦布航海开启了西方大航海时代,为欧洲创造了新时代。新航线的开通改变了历史进程,新大陆的发现和殖民的开始解决了欧洲人口飙升的问题。获得大量资源为欧洲经济的快速崛起创造了物质条件。殖民导致西半球新兴国家的诞生,反过来也影响了旧大陆的各个国家。从那以后,欧洲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在世界森林中崛起,并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实现了海上霸权。全新的工业文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img]813722[/img]
欧洲航海和殖民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发展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但毫无疑问,这对美国原始人民来说是一场噩梦。自从东北亚经白令海峡到达美国后,这些原始人民的祖先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繁衍了数万年,创造了自己灿烂的古代文明。欧洲人的到来摧毁了一切。传染病,如资源竞争引起的屠杀,以及欧洲人带到美国的天花板,彻底改变了这些民族的命运,导致原民大量减少,个别部落甚至灭绝。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灾难。
当然,侵略者也把美洲的梅毒带回了欧洲。
在这里,一些学生可能会问:同样的大航海,为什么欧洲人知道探索殖民地,抓住新的物质资源,我们的祖先远离非洲,但在海上又回来了?
问好这个问题。
随着14世纪和15世纪人口的激增,土地和资源问题日益严重。就在这时,哥伦布意外地发现了美洲大陆,开拓殖民地是必然的结果。我们祖先生活的东亚大陆腹地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在没有极端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足以支持这个国家,其他资源也满足了当时生产力的需要。既然什么都不缺,就没必要出去冒险了。该土地非常适合农业生产,@ 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很久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快乐悠闲的田园生活,反过来又进一步消磨了一个民族的开拓性。@ 我们的祖先不像欧洲人那样大规模入侵和殖民是合理的。
这种意识不仅存在于普通人的脑海中,也存在于统治阶级中。@ 纵观中国历史,大部分时间都是抵御外国侵略,而不是主动开拓疆土。元清时期是国土面积最大的时期,但统治阶级不是汉族,而是少数民族,没有农耕文化的影响。可以看出,地理条件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生产和生活方式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概念,文化概念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性质,民族性质决定了这个国家的行为方式,行为决定了结果。
郑和下西洋档案《郑和出使水程》原存兵部。明宪宗成化年间,皇帝下令兵部查旧档案,兵部尚书项忠派员查三天查不到,一问就知道车司郎中的刘大夏藏了起来。刘认为航海伤害了人民和金钱,藏文件担心皇帝会下令组织航海。档案应包含大量珍贵的原始资料,是否被刘销毁仍是个谜。档案失踪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大航海的态度,也给后人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许从那时起,就已经有了闭关锁国的迹象。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难理解为什么清末会被压榨。
对中国历史上两次航海的比较 为什么郑和下西洋不开辟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