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812343[/img]
工作人员在河南省开封市新郑门遗址发掘现场作业。记者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为了重现开封“城堆城”奇观,开封北宋东京新郑门遗址考古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已发现宋代城门城墙遗址、宋至清代层层叠叠的“路堆路”现象,以及清代民居院落“夹路而居”的村庄场景。古都开封位于黄河南岸,历次黄河水灾使开封从战国时期到清朝2000多年的六座古城深深埋在地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2年开封市启动“城市堆城”新郑门遗址项目,开展保护性考古发掘。目前,该项目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考古发掘已经完成。
开封北宋新郑门遗址发掘收获 “城堆城”的奇观开始出现
8月24日,记者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为重现开封“城堆城”奇观,开封北宋东京新郑门遗址考古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已发现宋代城门城墙遗址、宋至清代层层叠叠的“路堆路”现象,以及清代民居院落“夹路而居”的村庄场景。
古都开封位于黄河南岸。历次黄河水灾使开封从战国时期到清朝2000多年的六座古城深深埋在地下。“城堆城”的奇观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开封于2012年启动了“城堆城”新郑门遗址项目,进行了保护性考古发掘。目前,项目一期和二期考古发掘已完成。
北宋东京的外城是一座城市高、池深、壁垒森严的军事城市。新郑门是外城四大正门之一。发掘显示,整个门址为长方形,南北约160米,东西宽约100米。城门和瓮门都是砖砌的,整个瓮城墙的主体是夯实的。
在大门上,考古学家揭露了宋清时期10多层密集堆叠的道路。这种“道路堆叠”现象直观地展示了开封“城市堆叠城市”的奇观。
考古资料显示,新郑门在北宋末年被废弃,但通过新郑门的道路一直被使用,直到清道光在洪水中被摧毁。考古学家清理了新郑门外道路两侧的许多住宅和大量遗物。
据报道,清代院落与清代道路、院落、水井、田地等共同形成了清代开封郊区“夹路而居”的完整村庄场景。全村保存完好,道路、庭院、房屋、井、农田等生产元素齐全,炉灶、砖台、鸡窝、锅碗瓢盆等生活设施和生活用具齐全。房屋连接,道路连接,布局紧凑,生活区供水充足,排水畅通,出入方便,日常设施完善,生活氛围深厚。
令人惊叹的是,该地区正好堆叠在宋代新郑门城门洞上,给原址的保留和保护增加了难题。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刘海旺表示,清代文化层下至少有4米厚的文化积累层,需要依次清理清代、明代、元代、金宋时期的文化遗产。目前,新郑门只揭示了一半的门道,明确其形状和布局、建筑特点以及城墙的加工、维护和废弃将是下一步的重点。
刘海旺表示,今年将继续探索2000平方米,全面了解新郑门的全貌,深入探索东京的城门和城墙建筑体系,填补北宋东京的考古空白。
开封北宋新郑门遗址[城堆城]奇观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