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是众多皇帝中最幸运的一位。他的王位来得太容易了。他什么也没做,所以他被当权者推上了九五之位。同时,他也是一位非常矛盾的皇帝。有人说他英勇明智,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也有人说他无能为力,后期沉迷于道教,不问政治问题。无论后人如何看待他,他都无法抹去自己作为皇帝的权威和成就。
[img]811844[/img]
嘉靖皇帝是武宗朱厚照的表弟。武宗在正德死了16年,死后没有留下孩子,也是单传。因此,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最近的皇室和武宗的表弟继承王位,第二年的新年号码是嘉靖。这似乎是命运的安排。与皇位完全无关的嘉靖皇帝登上了历史舞台。嘉靖皇帝虽然如此阴差阳错地成为了皇帝,但却充分展现了他的智慧和治世之才。他一登基,就下令赦免世界,大力遏制宦官,开始整顿朝纲,废除武宗时的弊政,杀害了钱宁、江斌等,为明朝的“正德危权”局面打开了差距。后来他减少了租银,整顿了赋役,救济了灾荒,还地于民,鼓励耕织。面对外寇的侵略,嘉靖帝展现了一个大国的气势,征剿日寇,清除外患,整顿边防。做了这么多,嘉靖皇帝其实并没有电视剧里演的那么无道德。虽然后期沉迷玄修,但前期勤政爱民,集异纳劝。当政期间,“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出现,文化科技空前繁荣,出现了大量优秀作品和杰出人物。
君主更独特的是,尽管他在后期并不像史书中的英明之主那样勤奋,但他并不像其他愚蠢的皇帝那样放弃国家。虽然他后期沉迷于道学,但事实上,他始终牢牢控制着整个明朝的政治、金融、军事和民生权力。史书说他是“中兴之主”,“有不世之奇谟六,无竞之伟四,有震世之独行五”。并非一味夸大嘉靖帝的功绩,而是这位奇特的皇帝,值得这样评价。“隆庆新政”和张居正改革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嘉靖皇帝为他们奠定的基础。
[img]811845[/img]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样一个在早期勤于政务的“中兴之主”在后期如此沉迷于道教?
这个问题的来源与嘉靖皇帝的成长环境有关。嘉靖皇帝来自湖北钟祥,荆楚是道教的来源。在这个地方,道教有很大的群众基础,相信道教已经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此外,嘉靖皇帝的父母都尊重道教。当然,嘉靖皇帝对道教有一定的情感支持。
此外,嘉靖皇帝喜欢放松,所以他经常吞下丹药来促进繁荣。在道教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是丹药方术。因此,为了满足自己,嘉靖皇帝留下了许多道士为自己炼丹。在他的统治期间,道教和道教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道教甚至官员甚至礼部,这在明朝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最后一个原因应该是很多皇帝都会犯,那就是追求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统一王朝,派道士带领500名男孩和女孩寻找海外仙山蓬莱,以满足他长生不老的愿望。而且嘉靖皇帝呢?为了延年益寿,宫女们每天收集甘露和人参汁,导致数百名宫女病倒。更有趣的是,嘉靖皇帝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被宫女绑架甚至几乎被勒死的皇帝。这一事件是著名的“任寅宫变”。
不仅仅是“任寅宫变”。,嘉靖帝在位期间还发生了另一起事件,那就是“大议礼之争”。嘉靖皇帝成为皇帝后,不顾朝臣的反对,将父亲追求生父作为兴献皇帝,并将其封为献皇帝。生母为兴国皇太后,改称孝宗敬皇帝为“皇伯考”。嘉靖17年,兴献帝被追尊为“瑞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兴献帝的牌位在明武宗上升为太庙,将献王墓改为显陵,大礼议事件终于结束。嘉靖帝的这些行为完全不符合礼制。为了让父亲的牌位置在太庙,他不仅用铁血杀死了一群反对的大臣,还把明太宗朱迪的庙号改成了祖先,使明朝成为一国两祖唯一的王朝。
正是有了以上两个污点,嘉靖皇帝才被一些人评为昏庸无道,给自己的政治生涯留下了不好的结局。
为什么嘉靖皇帝朱厚夫推崇道教?嘉靖皇帝和[大议礼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