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0多年的历史,秦国不断刷新斩首记录,从斩首魏军6万到斩首赵军45万。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军功爵位制的封君,最终成为大秦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石门之战,斩首6万,对手魏国。
公元前364年,秦献公时期,秦军隆隆开始,张震率领8万大军渡过洛水和黄河,进入河东。(商鞅还没到秦国)
攻击河东!越过魏占领的河西攻击河东!想法足够大胆,仔细思考,其实是一个独特的妙招。
由于魏国重兵布防河西,坚守不战,秦军很难在河西发挥作用。攻击河东,表面上有被魏军切断归路的可能,但秦军有绝对的人数优势。只要他们集中力量,在粮草用完之前回到秦国,他们就不怕河西的守军切断归路。
张震最终选择在中条山中段,石门山伏击。石门山现为山西运城石门山森林公园,风景秀丽。谁曾想到战国时期这里发生了一场大战,失败者的伤亡人数刷新了当时的记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雕阴之战,斩首8万,对手魏国。
[img]811609[/img]
公元前331年,秦惠文王与公子病、公孙衍商议了多种方案,对每一种可能的情况都做了周翔的安排,秦军终于隆隆开始了。
这一次,秦军按计划分为两条路。公孙衍率先带领一支秦军,约8万人,向北到达洛水上游,渡过洛水攻打魏国北部的雕阴。根据计划,公孙衍吸引魏国援军后,公子病带领秦军10万人攻击魏国南部重镇阴晋。
两翼齐飞,又有顺序,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争。
秦军在南北两线斩首魏军8万,自损5.2万,无论是斩首数还是自损数,都创造了记录。
战后,公孙衍因功被授予大良造(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第十六级),领导秦国相国。跟随他的将军都有奖励,有1万多名士兵获得了爵位。
第三次世界大战,修鱼之战,斩首8万,对手赵、魏、韩。
公元前317年,公孙衍的合纵战略终于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魏、赵、韩、齐、楚五国联军在韩国齐聚一堂,准备杀秦。
虽然只有赵、魏、韩三国最终出版,但齐、楚在三晋出兵时背后捅了一刀,已经算是一场合纵连横的大胜利。
在秦国这边,公子病危受命,前往函谷关担纲御敌大将。
修鱼之战,秦军斩首韩军3.6万,赵军3.2万,魏军1.2万,共8万。当然,秦军本身也损失了7万多人,接近三晋军,是一场惨败。
每当诸侯合纵,秦国总是得不到太多的便宜,整个战国秦国最怕的就是诸侯合纵,也一直在寻找机会瓦解诸侯合纵。
第四次世界大战,丹阳之战,斩首8万,对手楚国。
公元前312年,楚怀王命令上柱国景翠,统兵20多万,北上进入韩国,抵达韩国雍氏(今河南禹县东北)。令将军屈丐,带领15万人,从南阳攻打武关,打算杀进商业之地,北上关中。让尹亲自带领10万大军,从上庸(东汉中)攻打秦国汉中(西汉中)!
楚军气势凶猛,兵力众多,秦军以公子疾为主,兵分三路抗敌,但每一路兵力都不如楚军。
楚军15万人,阵亡8万人,将军屈丐,将军逢侯丑被俘,70多名中高级将领或战死或被俘。
因此,公子病封君,号严君,又称楚里疾.
第五次世界大战,伊阙之战,斩首24万,对手韩国、魏国。
公元前293年,韩国魏国各派兵15万,总兵力达到30万,在韩国伊阙集结,准备与秦军作战。
在秦国,重兵处理巴蜀叛乱,兵力严重不足。白起临危受命,带领秦国15万子弟兵出函谷关,到伊阙迎战魏韩联军。
当数量处于劣势的秦军和庞大的魏韩联军在伊阙遭遇时,之前非常强大的魏韩联军似乎一夜之间就成了乌合之众,名将公孙喜和风筝似乎犯了莫名其妙的低级错误。伊阙之战的结果是,秦军生擒魏军主教练孙喜,斩首联军24万,相当于每个秦军都要砍近两个对方的头。我真的不知道白起是怎么做到的!
第六次世界大战,炎营之战,斩首30多万,对手楚国。
公元前279年,白起领军15万人抵达南阳邓城。随后顺汉水下,陪都炎都袭击楚国。
秦军修水库,挖长沟。用了三个月,十几万秦军修了几个大水库,挖了一条40里长的人工河,直接从水库到燕都西。这条人工河后来被命名为白起渠,至今仍有历史遗迹。
在决堤的那一刻,山呼水啸,带着秦人突破严都的坚定意志冲向严都西部。洪水冲垮了城西的城墙,洪水把严都军民从城西卷到了城东。大部分尸体都是由城东的城墙租来的,所以城东的尸体堆积如山,地狱悲惨。
少数军民手里拿着木头或木板,随水漂流十几英里才能救命,大约有30万军民在这场水战中丧生。
严都城破,白起荣升为武安君,终于达到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的巅峰!
本来这场战争就要结束了,这时楚顷襄王突然带领群臣,从营都东逃,然后北上到陈城。
营都附近的楚军大多被楚顷襄王带走。武安君白起怎么会错过这个机会?他立即沿着汉水南下,先占领竞陵,再向西南征服楚国首都营都的空虚?
第七次世界大战,长平之战,斩首45万,对手赵国。
[img]811610[/img]
长平之战似乎是韩国将上党县献给赵国,从而将战争引向赵国。事实上,秦赵发展到某个成都是不可避免的碰撞。秦赵已经到了最强大的时期,秦赵将会有一场战争!
在实战过程中,王米和廉颇已经战斗了两年多,不分胜负。双方以丹水为界,秦军无法进一步前进,赵军无法反击。如果秦赵军在丹河两岸再花三年时间,秦国会就会耗尽,赵国会就会耗尽。
赵国不得不换上主攻派的赵括。这次会议与能力无关,但概念上的差异。廉颇坚持的思维让赵国无法支撑,被迫换上主攻派的赵括,尽快结束战争。
几乎与此同时,秦国迅速启用武安君白起,这次启用是秘密进行的,除了几位心腹大将白起,秦军自己也不知道。
赵军在长平大决战中失利,赵括阵亡,但赵军仍有20多万士兵。然而,20万卸甲去枪的赵军一夜之间被杀,带着解甲归田的美好愿望。
秦军在这场战争中斩首了赵军45万人,伤亡约30万人。吴安君白起有一个特点,他从不给对方留活口。士兵和俘虏都被杀了。伊阙之战斩首24万,严颖之战斩首30多万,华阳之战斩首15万,长平之战斩首45万。在一场有数据记录的战争中,他斩首了6个国家的160多万人。。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秦帝国也不是三五年统一的。相反,它花了140多年的时间一场接一场地战斗,斩首记录一个接一个地打破,最终成为大秦帝国!
本文摘自《地图上的兴亡》系列章节
作者简介
风长眼(王玉琪),华裔美国人。不按照本宣科翻译的历史书,提倡历史地理不分家,以历史为经典地图为纬度,制作地图还原当时的历史大趋势,美国思维新颖,解构春秋战国史。十几年后,制作了500多幅春秋战国地形图、路线图、形势图、疆域图,成为《地图上的兴衰》系列书籍。
秦国军功爵位制从斩首6万到斩首45万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