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天气很热,几乎每天都要洗澡,那么古人通常洗澡多久呢?有传言说古代女性一生只洗三次澡,这对我们来说太不可思议了,那么这是真的吗?
其实古人比我们想象的要卫生得多。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洗澡”。到了汉代,还出现了“休沐”,也就是说官员上了五天班,可以休一天假洗澡。现在的公务员怎么会得到这样的待遇?更多的人喜欢洗澡,书立说,这就是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和他的《沐浴经》。古人洗头比较频繁,经常用清水和天然清洁剂“无患子”洗头。
[img]810695[/img]
古人是怎样洗澡的?
古人称洗澡为洗澡。根据当时甲骨象形文字的图案,洗澡是一个人拿着一个木盆,而洗澡是一个人坐在一个容器里。由此可见,沐浴在古代意味着洗头,但沐浴意味着洗身。在儒家文化盛行的古代社会,洗澡被赋予了更深的道德文化意义,“日新日新,日新日新。“汤盘铭文中的这句话是对洗澡最简洁有力的诠释。在古代,洗澡不仅是为了去除体内的污垢,也是为了清洁心灵的污垢。
[img]810696[/img]
与现代人随心所欲地洗澡相比,古代繁文缛节决定了各种洗澡礼仪。浴室在古代被称为[bì],浴盆则名杅[yú]。“浴用二毛巾,上缔下[xì]。走出去,履快席,连用汤;履蒲席,衣巾西身,是进饮。“礼记玉藻”中的文字简洁生动地描述了古人洗澡的整个过程。准备两条毛巾,仔细擦上半身,粗的擦下半身。浴缸出来后,站在草席上,用热水冲洗,然后穿上衣服和鞋子,然后喝点东西来温暖食欲。这一过程科学有序。
[img]810697[/img]
如果有客人来访,首先要提供客人每三天洗一次头,每五天洗一次澡的环境,这样才能显得尊重。《周礼·礼仪·聘礼第八》中记载的“管人为客,三日沐浴,五日沐浴”就是这个意思。
古人一般使用洗米水、浴豆、皂荚、肥珠、香料等,相比之下,种类也非常丰富。用洗米水清洗东西,现在有时你可以看到浴豆是由豆粉和泡沫制成的,有润滑皮肤的效果,恐怕只有富人才能使用。我们今天说的肥皂可能是由当时的皂荚和珠子的名字延伸出来的,它们都有去除身体污垢、清洁和保湿的效果。
[img]810698[/img]
从礼仪和洗澡日用品的角度来看,古人已经非常重视洗澡。从系统的角度来看,这一点可以再次得到验证。因为男人和女人都留着长发,只有在西周洗澡后才能见到皇帝,以表达他们的尊重和忠诚。在汉代,政府还有一个专门为洗澡而设立的假期。五天后,所有的官员都回去洗澡。“五日一假洗沐,也叫休沐。《汉官仪》作了这样的记载。唐朝时期,从五天改为十天,称为“休浣”日——浣熊为十天。
[img]810699[/img]
古代女性一生只做三次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