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代变迁的时候,叛国投敌的人总是不可或缺的。投降这个词很恶心,但很多人还是冒着世界的风险,走上了这条荒凉的道路。名字优美的明朝将领李永芳,是第一个投降满清(当时叫后金)的变节者。
李永芳,生年不明,明朝辽东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人,万历年间成为抚顺最高军事长官,拥有600多人。抚顺虽然地方不大,但靠近后金巢赫图哈拉(今辽宁新宾),是大明帝国防御努尔哈赤的第一道战线。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叶赫部时,曾与李永芳有过接触和信件交流,所以彼此熟悉。
[img]809949[/img]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四月,努尔哈赤以所谓“七大恨”为由,秘密起兵伐明,抚顺是第一关。努尔哈赤所以要求进入市场贸易为借口,立即以军队包围抚顺城,李永芳成了瓮中之龟。努尔哈赤派人给李永芳送去劝降书,一方面是许婚升官劝诱,另一方面是屠城威胁。面对困境,李永芳嘴上答应投降,但仍安排部队准备守城作战,最后寡不敌众,城墙被敌人攻占。由于无奈,缺乏军人血性的李永芳率领余部近600人“冠带乘马出降”,成为明朝第一位投降满清(后金)的将军。
当时努尔哈赤实力不强,有这样一支明军归属,在政治和军事意义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尽管李永芳曾经反抗过,但努尔哈赤仍然欣喜若狂,试图以不失前言的态度赢得他。“授永芳三等副将军管辖他们”,并将他的孙女(第七个儿子阿巴泰的女儿)许分配给李永芳作为妻子。从此,李永芳改头换面,成为满清(后金)的一员,并尽力为努尔哈赤效力。至于李永芳投降变节,史书称“伐明取边城,自抚顺始;明边将降太祖,也从永芳始。”
李永芳投降后,努尔哈赤给他的主要任务是窥探新闻,收购明将,也就是现在常说的间谍和叛逆活动。别说,李永芳守城懈怠,但这还可以。每天120块钱没有白花。他派来的谍探遍布辽东。腐朽的明将一个个被感动,愿意为内应,开门投降。甚至关内京师的情况也被发现。努尔哈赤在辽阳、沈阳、四平堡之战中相继取得巨大胜利。李永芳也因功被提拔为总兵。
李永芳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有羞耻和懦弱的一面。后金命运四年(1619年),萨尔浒大战结束时,李永芳进入被俘的朝鲜元帅账户,用筷子在地上划字,写了一句“如果我不孝不忠,我会丑”,表现出他作为叛徒的羞耻心态。命运八年(1623年)五月,李永芳担心消息不真实,贸然出兵不利,于是劝努尔哈赤暂时镇压复州军民反抗,结果被努尔哈赤严厉斥责,几个儿子也被捆绑囚禁。不久,李永芳因刘兴佐投奔明朝而被牵连,并被解雇为总兵。
[img]809950[/img]
皇太极在努尔哈赤死后即位。天聪元年(1627年),李永芳与阿敏(努尔哈赤侄子)征服朝鲜期间,但按照皇太极的意思提出了几个中肯的建议,被阿敏骂为“蛮奴”,杀了他。后来,一向赏罚分明的皇太极听说了这件事,没有给李永芳任何安慰。在皇太极看来,他只是一个变节奴才,不能为他得罪同宗兄弟。因此,自以为忠于满清的李永芳受到了严重刺激,从此不再发言。天聪八年(1634年)五月,皇太极论功行赏,“分别诸臣功次,以永芳归诚最长,给予三等子爵,世袭无替”。然而,这个爵位和荣誉根本无法挽救李永芳被道德和屈辱折磨的心灵。很快,李永芳就死了,带着无尽的憋屈去世了。
李永芳的子孙赢得了满清时期皇帝的信任和器重,他的四代孙子李侍尧被破格提拔为满洲都统。当时有很多人提出异议,但乾隆皇帝驳斥了官员满官不授汉军原因之一是与他的汉军相比,李永芳孙安可?可见李永芳在清朝的影响。乾隆皇帝曾说过李永芳降清。律有死无二的意义,不能为之忌讳,最后还是被列为“二臣”,只是在甲等。
谁是第一个投降满清的明朝将领?这样对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