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胡令杀了多少胡人?
在中国古代的两晋时期,由于朝廷内乱,统治者残酷,国家衰落。因此,胡人在中原闹事,称汉人为畜生。他们的手段非常残忍。他们不仅杀了汉人,还吃了汉人的活烧烤,这让汉人听到“胡人”这个词时感到害怕。后来,汉人颁布了杀胡令。杀胡令杀了多少胡人?
[img]809939[/img]
冉闵画像是《杀胡令》颁布者
要想知道杀胡令杀了多少胡人,就要从杀胡令本身说起。胡人进入中原后,迅速占领了北方,一些年轻而强壮的汉人逃走了,但留下的汉人却被胡人狠狠地虐待而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武悼天王冉闵就发布了杀胡令,让汉人奋起反抗,从而保存了汉族的传统血液。杀胡令,汉人的心聚集在一起,他们团结起来,一起对抗胡人。
公元前349年11月,冉闵带领汉人杀死胡人。然而,由于胡人的强烈反抗,冉闵杀死了10多万胡人和人民。公元前350年2月,冉闵又发动了叶城大战。他勇敢善战,带领汉军再次杀死胡军和20多万人。这大大降低了胡人的精神,给了汉人一个栖息地。虽然汉人的手段太残忍,杀死了近40万胡人,但正是冉闵的英雄,以及汉人的团结和力量,使民族崛起。冉闵虽然杀了几十万胡人,但正是他的行为让当时的汉族没有像其他三个民族那样灭亡,否则北方和南方的几百万汉人就会残忍而全部灭亡。
经过杀胡令
朝廷南迁时,中原汉人被胡人屠杀,留在北方的汉人数量急剧减少,只剩下四五百万人。在冉闵的带领下,被迫进入绝境的汉人决定奋起反抗。与此同时,冉闵颁布的杀胡令不仅成功团结了汉人,引起了民愤,也是冉闵攻打暴胡的重要政策。杀胡令有三条,不同时颁布,让人民群众兴奋不已,让胡人措手不及。
[img]809940[/img]
杀胡令图片
杀胡令的过程也从第一个杀胡令开始。第一个杀胡令是冉闵软禁后赵皇帝石鉴后颁布的。原文是“内外六夷,敢称武器者斩之”。翻译后,所有敢拿武器的胡人都会被杀。这一命令使积压多年仇恨的汉人开始拿起武器,联合反抗,而胡人则纷纷逃离城市。面对胡人向北逃亡的局面,冉闵立即发布了第二条杀胡令:与官同心的人留下来,不同心的人听从各自的离开。但是如何与官同心呢?官家到底是什么心思?尽管人们不太清楚,但是羯族外逃的部队正在城门口遇到追杀胡人的汉人,汉人把羯族围困在城里。冉闵在胡人撤退前发布了第三条命令:所有汉人,凡是斩胡人,都可以凭人头加官晋爵。这一命令,汉人似乎被赦免了,开始理直气壮地屠杀胡人,为汉人报仇。一天之内,成千上万的胡人被砍头,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面对汉人疯狂的血腥报复,数百万的彝族、羌族、胡族和蛮族别无选择,只能向北迁徙,回到草原。在胡人向北迁徙的路上,你经常可以看到死亡和饥饿的胡人。80%的胡人死于中原,只有20%回到草原,这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活力损害。
纵观杀胡令的过程,也可以看出冉闵的良苦用心及其高深智慧。
杀胡令的结果
杀胡令的结果不好。胡人被大举屠杀,几乎灭亡,同时也对汉人产生了不可消除的仇恨。胡人平民死于数百万羯族、匈奴、羌族、彝族、鲜卑等,士兵被斩首。在迁移和逃跑的路上,被屠杀最多的羯族基本上在中原灭绝。曾经称霸一段时间的五胡十六国,就这样成了历史。这样的结局可谓两败俱伤。汉人和胡人都遭遇了血腥的大屠杀,伤亡一半以上,平民和军队遭受了巨大的创伤,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
[img]809941[/img]
冉闵,杀胡令的发布者
杀胡令的结果更糟糕的是,加深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与汉人的芥蒂,形成了无形的沟壑,使北方游牧民族成为中国历代江山社会经济安全的隐患。在杀胡令政策中,冉闵是唯一获利的。他用杀胡令故意激起民愤,屠杀胡人,使胡人几乎被杀。冉闵获得支持,趁机自立成王,成立新国家,定都邺,国号大魏。但冉闵称帝后不久,胡人也相互联合,共同抗击冉魏。冉闵精通军法,与胡人屡战屡胜。虽然他的军师提醒他赢得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冉闵开始自满,认为自己的实力足以与胡人打交道,独自行走,最终战败。
然而,杀胡令的结果也有积极的一面。冉闵发布杀胡令后,给东晋朝廷写了一封信,说现在他已经击退了胡军,希望东晋朝廷能发兵帮忙,一举统一世界。不幸的是,当时东晋皇帝胆小怕事,没有派兵,所以错过了统一世界的好机会。冉闵发布的杀胡令无论是为了汉人还是为了自己,都拯救了百万汉人的生命。
两晋杀胡令杀了多少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