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809842[/img]
蒲松龄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小地主家庭,然后他的父亲转向儒家做生意,这使得他的家庭情况稍微好一点。小时候家里没钱请私立学校的老师,蒲家的四兄弟都跟着父亲学习。
蒲松龄19岁时参加了科举考试,以三次考试中的第一名优秀成绩获得了学者奖。从那以后,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参加考试。他直到71岁才成为一名贡献者。蒲松龄没有参加学者考试有两个原因。
[img]809843[/img]
然而,事实上,当时他把蒲松龄判了第一名,因为蒲松龄的写作风格很好,他非常欣赏,但严格地说,蒲松龄当时的文章,不符合考试,至少不能达到第一名。
[img]809844[/img]
施闰章的判断给了蒲松龄一种错觉,那就是他写的是对的,所以在考举人的时候还是这样,这样才会长期失败。
蒲松龄到老都没有考中举人的第二个原因是他著名的后世志怪小说《聊斋志异》。
[img]809845[/img]
蒲松龄当时想创作《聊斋志异》,分散了他的大部分精力,以至于无法为科举做好准备。
当时蒲松龄的一个朋友写诗劝他说:“聊斋,不竞谈空”,希望他能专心学习,但蒲松龄还是没有放弃创作《聊斋志异》。
[img]809846[/img]
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有三个素材来源:一是前人的故事,他用来处理;二是听当时人的故事;三是丰富的想象力。
聊斋志异的内容是什么? 蒲松龄被称为柳泉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