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徐舒进曹营:为什么徐舒不弃曹归汉?

徐舒在《三国演义》中不能算是主角,但他的描写却与历史真理相去甚远。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纳谋士程昱的计划从颍川搬走了徐舒的母亲,程昱模仿徐母的笔迹伪作家信骗取徐舒投曹。为了报答刘备的恩情,徐舒走马去推荐诸葛。到了徐都后,徐舒被母亲责备,徐妈妈愤怒地自杀了。从那以后,徐舒“身在曹营,心在汉”,一辈子都没有为曹操设计任何计划。

其中有两个主要情节与历史不符:一是徐舒走马推荐诸葛;二是妾自杀。

[img]809087[/img]

事实上,罗贯中写道,徐舒走马推荐诸葛,在情理上是有缺陷的。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未出茅庐时,“每次与管仲、乐毅相比,时人莫之许也。只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友好,称之为信然。“也就是说,徐舒不仅是梁的密友,也被他的经天纬地之才深深打动;此外,徐舒是一个侠义、直率的人。他不像庞涓那样嫉妒贤者。他担心诸葛亮来了会使自己相形见绌;此外,诸葛亮隐居的襄阳隆中离刘备所在的新野不远。请出山并不难。有以上三个因素,但徐舒要等到投曹的时候才去推荐诸葛。与其说是报答刘备的恩情,不如说是不忠的表现。

他为什么不早点推荐诸葛亮?可见罗贯中在这方面有疏忽。刘备在新野时,徐舒是军师。但徐舒当了这么久的军师,为什么不告诉刘备这附近还有很多大人物呢?为什么不帮刘备张罗请这些人出山?你怕诸葛亮和庞统抢了风头吗?徐舒离开时,徐舒才告诉刘备这些人,让刘备请诸葛亮。之后,徐舒又去找诸葛亮,让他出山帮刘备。诸葛亮听徐舒说了他母亲的事,知道徐舒的母亲会死但不会阻止他,这不是很有趣吗?

根据真实的历史记载,徐舒在获得刘备的信任后,确实立即推荐诸葛亮。而刘备的三顾茅庐正是在徐庶的推动下才这样做的。《诸葛亮传》中明确写道:“先主说:‘君与俱来。“这个人可见,不屈也。将军应该白驾顾之。“如果刘备没有深深地欣赏徐舒的才华,听从他的话,即使刘备更加重视礼贤下士,招聘人才,他也不会有这样的耐心。在关张的抱怨下,他亲自邀请了一位26岁以上的年轻人帮忙。根据历史记载,诸葛亮于公元207年出山,208年徐舒诣曹。可以看出,诸葛亮并没有接替徐舒当刘备军师,而是在刘备军工作了一年。

[img]809088[/img]

至于徐舒母亲的一些情况,《三国演义》中的描述与正史大不相同。查看《三国志·魏书·程昱传》,你会发现程昱与徐妃之投曹无关。徐舒的母亲不是曹操派人从徐舒的家乡颍川搬走的,而是在公元208年9月,刘备作为随军家属被曹军俘虏。这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都有明确记载。罗贯中无疑是在《三国演义》中证明了妾母于许都自杀的历史。然而,作为一部文学作品,罗贯中在塑造徐母诚实坚强的古代女性形象时并非毫无根据。徐母之死的创作原型是刘邦将军王陵之母在楚汉争夺时。公元前205年,汉朝将军王陵守护荥阳,坚壁不出,项羽急攻不下。他很生气,派人去沛县抓王母。他想利用王陵为人孝顺。最后,王母不屈不挠地自杀,最终失去了项羽的满意算盘。然而,罗贯中使用这种移花接木的方法仍然存在一些合理的问题。想象一下,徐舒是一个英雄不羁的人。如果他的母亲在徐都之日去世,恐怕徐舒不会愿意在曹颖浪费一生。正是有老母要伺候,徐淑才只好对曹操虚委蛇,稳忍不发,不能像关羽那样抛弃曹归汉,重寻故主。

总之,徐舒的一生是一场悲剧。为了报答刘备,他很难表现出自己的抱负;为了母亲,他终于放弃了明主,浪费了一生。从封建传统道德的角度来看,徐舒似乎忠孝两全,但“辜负凌云万丈的才华,一辈子都没有敞开心扉”,他没有遇到自己的才华,这也是悲哀的!


徐舒进曹营:为什么徐舒不弃曹归汉?徐舒进曹营:为什么徐舒不弃曹归汉?

,,,,,

  • 多情吕布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误以枭雄为兄弟
  • 吕布不是那种只能留在妻子石榴裙下的奶油小生。吕布一生纵横,多年来分居州县。他是徐州牧的官员,省部级高级官员,军区总司...

  • 王军灭了三国东吴?这位顽固的主兵不血刃地统一了江南
  • 红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军,出生于世代二千石官家,属世袭权贵子弟。王军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早年的王军虽然机...

  • 诸葛亮最大失败:诸葛亮怎样错过最好的消灭曹操机会
  • 三国期间,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打算由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达长安,一...

  • 为什么刘备能成为皇帝?看看刘母为他做的一件奇怪的事情
  • 三国时期的蜀国历史上被称为“蜀汉”。 自公元221年以来,刘备先是成都皇帝,继承了汉朝的统一。自定国以来,刘禅于公元26...

  • 刘禅是阿斗?事实上,三国中唯一一个输掉世界的人是独一无二的
  • 乐不思蜀讲述了三国时期刘备儿子刘禅的故事。直到今天,“这里乐,不思蜀”这句话一直被后人视为窝囊废的代言人。 以下是《三国...

  • 关羽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不只是靠忠义还因为什么
  • 中国历史上得到官方和民间共同认可的册封和祭祀的武圣只有三个。第一任武圣就是姜子牙太公,他辅佐文王武王平定天下,建立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