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上关于张飞的形象是什么?“张飞吃豆芽——一盘菜”,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歇后语。许多人甚至证明张飞被他的下属杀害了。还有所谓的张飞书画,出身富裕家庭……但英武(微信:英武)有些地方觉得不够“准确”。让我们一起“恢复”张飞将军的“鼓舞人心的兄弟”形象吧!
[img]807955[/img]
理由:
1.《三国志》所说的“暴而无恩”,是指张飞对下属的“苛刻”
诸葛亮在《将园》中总结了仁、义、礼、智、信、步、骑、猛、大将九种将领素质。其中,说到“仁将”,就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知其饥寒,察其劳苦,这就是所谓的仁将”。说到“信将”,就是“进有厚赏,退有严刑,奖不逾期,刑不择贵”。与张飞和关羽相比,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将张飞归类为“信将”,将关羽归类为“仁将”。
可以肯定的是,张飞带兵非常严格,但他尊重知识渊博的人。
(1)刘备经常劝说张飞:“卿邢杀过差,日鞭挝健儿,令在左右,这也是取祸之道。”
(2)刘巴初降时,张飞立即拜访了他的家人,但刘却一句话也没说。虽然张很生气,但他从未抱怨过。
(3)关羽兵败被杀,张飞得知后非常痛苦。然而,在阆中制造的军用物品中,张达和范强因三天三夜无法购买军用物品而被处死。
在张飞享受了50根鞭子后,在张飞喝醉后,他带着自己的首领去了孙权。从以上三个历史资料可以推断,张飞和关羽确实是“五虎将军”,但张飞属于“信将”,关羽属于“仁将军”。一个是依靠严格的奖惩来领导军队,另一个是依靠“领导”来激励军队,但不同的领导模式并不意味着张飞自己的性格是“易怒”的。
[img]807956[/img]
2.张飞的“高富帅”?不,大概率是出身贫贱!
“少与关羽俱事先主。羽年长几岁,飞兄事之”,这是正史《三国志》的记载。这意味着关羽长张飞“几岁”,都是“事”先主。据研究,黄巾起义时,刘备24岁,关羽25岁,张飞20岁。可以肯定的是,“两个商人经过涿县”后,他们遇到了刘备,并帮助刘备招兵买马。他们应该招募关羽和张飞两位强壮的士兵。可以推断,在黄巾起义之前,三个人自然应该更小。当时张飞应该在17岁左右,才有“少”“与关羽怕事主”的说法。让我们看看关羽和刘备。在刘备到达涿县之前,虽然有西汉皇室的血脉,但他怎么能忍受从小失去父亲,和母亲住在一起呢...关羽更惨,是个逃犯。
张飞能和关羽、刘备在一起,还要“事先”刘备,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一种解释:三个人在社会阶层相对一致。据同辉主编介绍,前来应聘“两个壮士”。也间接证明,张飞的家庭不是很富裕,社会阶层应该“非常脚踏实地”。假如张飞的家境如现在所说:书法、绘画都很好,家境殷实。张飞能“折节下士”真是难以想象。
[img]807957[/img]
3.张飞应该是一个兼容“侠客”和“计谋”的将军
“张益德也是一个人,可以一起死吗?“阳桥上一声吼叫,带领二十骑士拒绝后,刘备弃妻先逃,“活生生”将曹操5000精兵拒绝到这里。可见张飞确实“够猛”,是个“侠客”。刘备进入益州后不久,刘璋反目成仇。建安十八年(213年),张飞、诸葛亮、赵云等领荆州并入蜀增援。在江州,遇见刘璋将军严颜,被张飞生擒。严格拒绝投降,张飞被严格的豪气所感动,才有了“释严颜”的举动,并被张飞引为上宾(冯梦龙语)。可见“后人目飞为粗人”,“大浪费”!马超第一次见到刘备时,被任命为平西将军,封都停侯。“超见先主待之厚也”,“宽略无上下礼”,与刘备讲话,直呼其名。关羽对此非常生气,想杀之。张飞说:“如果是,当示以礼”。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让我们以身作则,让他知道要遵守礼法。于是第二天,“大会诸将”,羽,飞,用刀立直。“超入顾坐席,不见羽,飞座”,“乃大惊”,自后“尊事先主”。释严颜,教毛超,说明张飞的“粗中有细”、有“策略”。
至于所谓的“万人敌”,有“暴而无恩”。英武认为,我们应该在《史记》中看到更多关于“一人敌”的信息、“万人敌”之说。描述的是关羽、张飞都是万人敌,也就是说两人下辖部队的战斗爆表。@ 张飞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最终成为了一名“五虎将军”,这确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励志兄弟”。虽然我们最终被下属杀害了,但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生活的“质量”。
[参考书目:《智囊》、《中国文典句典大全集》、《中国历史之谜》、中国通史及网络资料]
张飞真的是个[粗鲁]的人吗? 这是三国时代的[励志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