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柱在《百川看人物》一书中写道:〈兰亭集序〉是假的吗?文章作书评时写道,对书法略知一二的人都知道《兰亭集序》是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所有介绍王羲之生活事迹的文章都要讲《兰亭集序》。然而,关于学术界作品真伪的争论却很少有人知道。乾隆年间,清朝人赵伟首先从字体源流方面怀疑序帖。他说,从南北朝到初唐遗留的碑文来看,隶书的笔意依然存在。直到唐玄宗开元年间才演变成现在的样子。
[img]802855[/img]
“右军虽变隶书,不应古法尽亡。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不是唐人临本,就会传抄失真。“光绪十五年来,广东人李文田进一步否定了王羲之的序帖。近年来,关于序帖真伪的争论再次出现。20世纪60年代,郭沫若首先发现文章名称和内容之间存在矛盾。然后他认为隋唐时期有很多著名的书家。序言不一定来自王羲之,但最大的可能是隋末唐初智永和尚的作品。学术界对郭老的推论有两种认同和反对意见。1977年,文物出版社将两种意见汇集成《兰亭论辩》一书,刘汉平于1982年又出版了《兰亭论辩》一书。对争论双方的观点感兴趣的读者,只需查阅两本书,备知。
《百川看人物》就是这样记载王羲之关于兰亭序的故事的:是在东晋永和九年,也就是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位当时著名人物在浙江绍兴兰亭开展了一项消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大家都很开心,喝酒写诗,收集诗歌。王羲之当场作序,这就是著名的兰亭序列。
这篇文章是草稿,28行,324字。它描述了文人雅集的场景。当时作者兴高采烈,随心所欲。他写得很自豪。据说王羲之第二天醒来后写了几十部类似的作品,没有一部比现场发挥的作品好。其中有20多个“之”字,写法不同。宋代书法家米菲称之为“世界第一行书”。
王羲之把《兰亭序》当成传家宝,代代相传,直到王家七世孙志永手中。然而,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自然没有孩子,所以他把祖传的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
唐初,唐太宗李世民收集了大量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他钦佩《兰亭序》的真迹。他多次要求奖励,但没有结果。经调查,《兰亭序》的真迹在绍兴一位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他三次召见辩才和尚,软硬兼施,问他《兰亭序》的下落。然而,辨才是一个坚持说,经过多年的战争,它已经失去了,不知道该去哪里。当时公安部刑侦局长萧翼推荐唐太宗下属房玄龄。
于是小毅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伪装成穷学生,投靠在辨才的寺庙里。用自己优秀的才华吸引辨才的注意力。渐渐地,辨才成了忘年交。我们经常一起下棋、唱歌、写书、画画。
[img]802856[/img]
有一天,两人在一起喝酒,辨别喝多了,醉醺醺地对萧翼说:“我有一件稀世珍宝,今天的皇帝甚至梦想着它。小翼假装冷静地用激将法回答:“今天的皇帝福有四海,连你都是他的,你还能得到什么呢?“直到我看到我的朋友不相信他的话,我才感到焦虑。我趁着酒劲搬过梯子,爬上横梁,拿出藏在那里的《兰亭序》的真迹,托着走下去让萧翼看。
出乎意料的是,小毅失去了笑容:“像兄弟这样的仿制品,十元可以在街上买到三五件。”辨别人才气得满脸通红,说不出话来,只是大口喝酒。小毅看到这一点很快就赔偿了,并借此机会说服他喝酒。最后,我喝醉了。
萧艺用专业的技术手段,迅速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假货,轻而易举地把真品掉了包,日夜回到西安交给唐太宗。
如果唐太宗得到了宝藏,他立即命令人们复制并扩展数百本书给王子和王朝的近臣。临终前,他把即将接他皇帝班的儿子李志叫到床边,要求《兰亭序》陪葬。
后来,在第五代,《兰亭序》的真实作品在“劫陵贼”的手中再次出现。然而,从那以后,几千年来,《兰亭序》的真实作品消息就像一只黄鹤,消失了。
现在有很多种《兰亭序》,比如《定武兰亭》,都是欧阳询临摹石头,因为北宋发现在河北省正定县而得名。还有冯承素钩抄,叫《龙本兰亭》。这本书的墨色最活泼,跳在纸上。它的笔法、墨气、风格和魅力都得到了体现,基本上可以看到王羲之的原作风格。被认为是最好的抄本,被认为是珍品。这张纸现在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百川看人物》一书还介绍了王羲之的简历、外貌和社会关系。王羲之出生于公元303年,是一头猪。他的星座是天秤座,山东临沂人。他曾任东晋文化部秘书、江西九江市长、军事分区司令员、浙江绍兴市市长、少将军衔。著名的中国书法家。代表作有小楷《黄庭经》、《乐毅论》、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十七帖》被后人誉为“书圣”。
王羲之的容貌是:身高约1.83米,相貌比潘安,英姿帅气,神像仙子,超凡脱俗。头上戴着一条蓝色的包头软巾,脚上踩着一块木屐,手里拿着一个玉柄羽扇。喝茶或喝酒时,一定要用一个青花瓷壶,谈笑风生,充满乐趣。尤其是他创作书法作品的时候,潇洒从容,手里的毛笔,像惊心动魄的龙,纸上的墨水,像漂浮在天空中的云朵,活泼、生动、帅气、挺拔。王羲之出身名门,家族是晋代为数不多的豪门贵族之一,学术界有“王与司马共天下”之说。
[img]802857[/img]
王羲之的祖父王是皇帝周围处理政务的高级官员。他的父亲王旷是安徽省淮南市市长。他曾提议晋朝皇帝渡江,在江左建立国家,建立东晋王朝。王羲之的叔叔王导是东晋的总理,也很有名。他的另一位叔叔王敦是东晋军队的首长。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火盛隆贵,王羲之就是在这样一个名声显赫、繁荣富贵的家庭中长大的。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他的孩子几乎在书法上取得了成就。
历史上有名的有: 次子王凝之,他的妻子为才女谢道云。 七子王献之是兄弟中书法成就最高的,与父亲在中国书坛并称“二王”。
王羲之唯一的女儿,不知其名,但她的孙子是著名诗人谢灵运。
王羲之从未写过《兰亭序》 学术界争论至今已有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