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802024[/img]
南明(1644-1662年或1683年)是明朝京师顺天府失陷后,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权,历经三帝一王。
明朝京师顺天府被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军攻占后,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设立朝廷,沿用“大明”国号。但由于清朝入关之初宣称“天下取自贼,而非明”。以不稳为基础,便急于诏修《明史》,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为了宣布明朝已经死亡,南明朝廷的合法性不再被承认,清朝官员在南明君臣的称号上加上“伪”来区分“前明”;例如:“伪永历”、“伪晋王”,称为“伪”,是对南明朝廷的蔑视。辛亥革命后,官方开始将这段历史改名为“南明”或“后明”。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占领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上吊自杀。清军进入中原,大部分明朝宗室和文武大臣逃往南方。还有淮河以南的一半江山抵抗清兵,包括洪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明郑时期。
崇祯皇帝殉国后,福王朱由松在南京监国,后即皇位,改元红光。随后,清军迅速南下,围攻扬州,扬州城市破裂,清军屠城,历史上被称为“扬州十日”。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1645年闰六月,唐王朱玉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支持下,在福州称帝,历史上称龙武帝。在大臣黄道周的主持下,隆武帝发动了短暂的北伐,并采取了联寇抗清政策。然而,随着郑芝龙降清,形势恶化,隆武帝死于绝食,清军迅速占领东南大部分地区。
在形势危机的情况下,农民军余部与明朝宗室联合在一起,在西南地区支持桂王朱由锤为帝,年号永历。与此同时,郑成功也在东南沿海崛起,东西两侧打击清军,抗清局面出现高潮。但随着南明内讧和清军残酷镇压,农民军迅速被清军灭亡。1661年,吴三桂率领清军进入缅甸,缅甸王将永历帝送往清军。次年4月,永历帝和王子朱慈轩在昆明被吴三桂杀害,明统开始死亡。
此后,郑成功奉大明正朔,东征复台湾。作为抗清基地,他建立了明郑王朝。明郑政权继续使用历年的数字,但他没有建立明朝的皇帝和监督国家。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延平王郑克双降清,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明朔死亡。
南明皇帝多为武将支立。因此,各政权的军头往往以败军之将坐收“定策”之功,导致军阀操纵朝廷的局面。大多数地方军队都是私人军队,统军将领经常统治一方。南明东征北伐多次,确实有助于巩固偏安之局。在兵源方面,战争军户大幅减少,兵员以募兵补充,或直接征兵。其中,改编自大顺军余部的忠贞营和改编自大西军余部的驾前军多次击败清军。
从军事斗争的角度来看,南明创造了许多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南明位于满洲,在蒙古联合入侵的严重威胁下,南明军民进行了40年的艰苦抵抗斗争,涌现出史可法、李定国、郑成功、李来亨、曲风、何腾蛟等无数民族英雄。仅《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就收录了2249名殉节诸臣,其中大部分都是南明时期。
南明朝简介:南明朝是如何建立的?持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