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额图在康熙时期被康熙定为“我朝第一罪人”,但事实上,这个“我朝第一罪人”在康熙时期的成就一点也不小。索额图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有四个。一是帮助康熙生擒鳌拜;二是为平定做出三次贡献;第三,签署《尼布楚条约》;第四,从政准格尔。
[img]799964[/img]
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福临去世,选三王子玄烨为皇位继承人。玄烨继位后,改元康熙。康熙当时才八岁,离他能真正亲政还有很长时间。为了维护国家稳定,顺治皇帝选出了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位辅政大臣。君主年轻,难免大权旁落,在各种原因下,鳌拜独揽大权,成为朝廷上唯一的大权臣。鳌拜傲慢霸道,手里拿着大权,难免会开始鄙视皇权,很多时候都不把康熙放在眼里。康熙和孝庄为了除去鳌拜,做了一些规划。
索尼一家是康熙和孝庄计划中最关键的一点。索尼是四位辅政大臣中的第一位。在鳌拜的专权下,只有他才能与鳌拜竞争。因此,孝庄太后亲自指定索尼的孙女,索额图的侄女是康熙皇后,后来是孝诚仁皇后。此后索尼一家,孝诚仁皇后与皇家绑在一起,自然全力牵制鳌拜。康熙六年六月,首辅索尼死亡,14岁的康熙皇帝正式亲政,在太和殿受贺,大赦天下。然而,仅仅十天后,鳌拜就擅长杀死苏克萨哈,苏克萨哈也是一名辅政大臣。几天后,他与遏必隆一起进入一流公司。康熙皇帝不直接控制实际政局。八年五月,康熙皇帝“以棋故,召索相国额图入谋画”,以突袭的方式逮捕鳌拜,惩罚他的党羽,康熙皇帝始终真正主持朝政。
[img]799965[/img]
康熙12年3月,以平南王尚可喜要求归老辽东,但要求留下儿子的信继续守护广东为引线,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最后,康熙皇帝认为“藩镇长期握重兵,势成尾,非国家利益”,决定下令“撤军”。在撤军中,索额图认为撤军将动摇国家稳定,因此他主张杀死建议撤军的臣民,这一事件遭到康熙皇帝的谴责。
尽管受到谴责,索额图还是尽了自己的臣子之职,不仅为康熙皇帝的巨匠人才出谋划策,而且积极出谋划策。云贵总督周有德在进兵时要求专任一人,索额图上演:“若一路进兵,从此犹可?分道并进,怎么可行?他主张:“今兵已遣发,若再让其前进,多用官兵,就会致劳困!《啸亭杂录》记载:“索(额图)相当权时,多策略,三叛时,公料军书,调度将军,都中肯要。”
[img]799966[/img]
明末清初,沙俄利用中国战争,多次入侵边境,占领了部分土地。三藩之乱后,康熙组织军队集中反击沙俄,两次雅克萨反击,大获全胜。战败的沙俄派使臣,请求议和,停止战争。索额图作为与沙皇俄国谈判东北边界的首席代表,签署了第一份中俄条约《尼布楚条约》。在本条约的签订中,我们争论合理,坚决反驳了俄罗斯反诬告中国发动战争的话语,在康熙指定的底线上与俄罗斯签署了平等条约,为祖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康熙集中精力对付准噶尔叛乱,并亲征。索额图随行列出,多次为战斗的胜利做出贡献。例如,切断加尔丹的后路,在中路给敌人一个痛苦的打击,并与康熙皇帝一起到宁夏指挥战争。清军追逐加尔丹,加尔丹叛逆,绝望等等。
[img]799967[/img]
虽然索额图在他的一生中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但他最终卷入了王子之争,被康熙判为“我朝第一罪人”。康熙把王子叛乱的原因归因于索额图和其他人的诱导,所以他这样对待这位以前的英雄。自古以来,王位之争就是如此残酷。如果你站错了球队,你必须付出代价。我想索额图早在全力支持王子之后就有了这种意识!
为什么要揭露索额图成为康熙朝的第一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