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笑话,说日本丰臣秀吉在万历年间侵略朝鲜,遇到了明朝李如松的辽东铁骑。当时日军有个将军疯狂看《三国演义》。他崇拜三国中单挑的将军,跳出来喊:“谁和我一起‘骑’(单挑)?”明军以为他疯了,一把火枪把他打成了筛子。
看来三国演义害人不浅啊,读古代演义小说,印象最深的是“武将单挑”。
[img]800135[/img]
在两军之间的战斗中,士兵们安排了阵型。双方的将军,乘坐白马或红马,拿着长枪或大刀,拿着银盔或金甲,立即列出,跑到最危险的前线,大声喝酒:“等待老鼠!谁敢和我打架呢?”
这时,在对方的阵营里,既不用乱箭射他,也不用群起殴打他,竟然是一样的,闪出一员骁将,奔到最危险的一线,大声喝道:“你是谁?快报上名,我枪下不死无名之辈!”
然后,是两个人的单挑。
单挑结果:不一致,或者三五合,或者几十合,一方将军被挑下马来。士兵们立即拱手认输,没有任何反击,所以战争结束了。
[img]800136[/img]
给人的感觉是,只要主将战胜,整个军队似乎都赢了;只要主将输了,整个军队都输了。整场战争的胜负完全取决于两位主将的武术水平。士兵们只扮演装饰的角色,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仔细想想,总有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既然是这样,那么士兵们该怎么办呢?士兵们只是站在一边看热闹吗?士兵们不会一个接一个地抓住敌人吗?
因此,有人说,在真正的战场上,武将单挑根本不存在,这根本不符合战争的基本规律。在浪漫小说中,武将单挑,这完全是小说家的一厢情愿。目的只是为了写得精彩好看,吸引读者。
[img]800137[/img]
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在历史上的战斗中,仍然有一些武将单挑,但没有小说中那么戏剧性,出现的次数要少得多。此外,正史上记载的单挑往往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最多只是“决斗”。
而且春秋战斗很有礼貌。首先,一个攻击者派了一个使者来解释他为什么要打你。然后被打的一方问他为什么要打我。如果被对方问到,战争就打不起来了。典型的例子是齐国去打楚国。如果楚国使者回答得好,战争就打不起来了。
决定打架,双方约定时间,选好地方,大家吃完早餐,然后开始打架。战争时间通常是一个早晨,如果是战争,不超过一天。白发和年轻的头发是不能杀死的。敌人败退,也只能追一定距离,也就是50步,超过50步就不能追了。晋楚有一次打仗,晋军败退,一辆车坏了,走不动。楚军士兵告诉晋军士兵该怎么办,果然,按照楚军士兵的说法,车跑了。跑的时候也甩句我们没有你逃跑的经验。
[img]800138[/img]
事实上,在宋朝之前,武将单挑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唐朝和以前的许多士兵都在抓壮丁,武装牧民也可以骑射。临时招募的武装农民除了打扫战场什么都做不好。很多时候,在战场上保持这群人诚实地站在原地是好的。大多数时候,最有效的方法是双方决斗,一旦他们杀死了对方的将军,一个掩护就会决定胜负。
单挑,也就是武将之间的个人对战,确实存在于古代。比如三国时期,吕布单挑郭泗,孙策单挑太史慈,都是历史有据的。在其他朝代,五代铁枪将军王彦章等著名将军都是单挑成瘾者。
也有一些将军被俘,比如唐代虎牢关之战,窦建德因轻骑受伤被俘,15万大军突然崩溃。他在河北工作多年,被认为可以和李渊、王世充争夺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毁了。
[img]800139[/img]
单挑不是中国古代战争的主要形式。在日本古代,疲劳也有每场战争必须先单挑的传统。首先,队伍前面有一个武力超群的将军,先鸣迪,然后冲向对方的先锋。一般来说,战士们为英雄马前感到骄傲。
姚雪银曾批评过一对一的说法,并写了两首诗“战前战斗,旁观草木兵”。三国时期,主要是步行骑兵作战的时代。士兵和下级军官冲锋陷阵,主要将领处于保护地位。但有时为了克服困难,主要将领也必须冒着矢石来激励士兵。例如,孙三代有这一传统,但很少导致两位主要将领之间的战斗。
说单挑,也是摆开阵势对抗的最后手段。关羽突然袭击了颜亮,而不是阵前对抗。吕布和郭思事先达成协议,这是一个特例。
[img]800140[/img]
说到单挑,我们应该谈谈单挑中的暗箭伤人。三国都鄙视这一点。事实上,在中国古代,这种事情做得很好,将军们也做得很好。杨继业在陈家谷口被辽国将军耶律国宝用冷箭射杀(杨绝食而死,不是李陵碑)俘虏,但在欧洲中世纪,这是违法的,为了维护贵族骑士的“尊严”,他们禁止在战斗中使用弩箭,
然而,蛮族并不理解,也不想遵守贵族的规则。
归根结底,单挑是为了激发士气,也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能力。通常,每个人都会遵守单挑的规则。如果他们不遵守,即使他们赢了,他们也会被世界鄙视。
历史真相:古代战争中有没有单挑的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