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和介子推的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晋献公宠信李姬,想废掉王子申生,改立李姬之子奚齐为王子,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变乱。
[img]795155[/img]
太子沈生被李姬用计致死;公子夷武和重耳害怕逃跑,重耳避难奔翟,随行贤人多,重耳从王子变成了四处游荡的流浪汉。介子推认为重耳有德,就是跟着他。主要人物有五个,即狐偃、赵衰、魏武、司空季子和介子推,还有“赵衰”;狐偃罪犯,文公叔也;贾佗;先;魏武说。介子推就是其中之一。介子推重耳逃亡19年,多次被各国王公大臣调戏。风餐露宿,饥寒交迫,备尝“险阻难”。重耳终于可以回到晋国,立为晋君,介子推也尽了最大努力。早年重耳出亡时,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晋惠公追杀。重耳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据《韩诗外传》报道,有一年他逃到卫国,一个叫头须(一作里福须)的随从偷走了重耳的粮食,逃到了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当他向田夫乞讨时,他不仅不想吃饭,还被农民们用土块当饭开玩笑。
[img]795156[/img]
后来,重耳几乎饿了,晕倒了。为了让重耳活下来,介子把它推进沟里,把腿上的肉切成块,和采摘的野菜一起煮成汤给重耳。当重耳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非常感动,声称有一天他成为了国王,所以他应该报答介子推。当重耳落难时,介子推可以如此忠诚和忠诚。
19年的逃亡生涯结束后,重耳突然从逃亡者变成了晋文公。值此周内,房间一片混乱。“没有尽可能的奖励”后,他出兵为王勤奋,“是为了奖励从死者到隐士的介子”。对此,介子推并没有像壶叔(陶叔狐)那样主动请赏。他说,晋文公回国是天意,但介子推认为忠君的行为是自然的,没有必要得到奖励,以接受奖励为耻辱。狐燕认为自己的力量无异于贪图别人财富的小偷,所以“很难处理”。
晋文公火烧介子推
晋文公执政后,对与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只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屈,劝晋文公不要忘记介子推当年割肉奉君之恩,要向介子推报以高官厚禄。晋文公突然想起了旧事,心里有愧,立刻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但是,差人去了几次,介子推不动。介子推让差人回复晋文公说,自己不想当官,只想在家养老,养老。晋文公认为介子推是故意推脱的,只好亲自去请。
[img]795157[/img]
然而,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他看到门关上了。介子推不想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在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开始时介子推会自己出来。晋文公下令举火烧山,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介子终究没有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看着介子推的尸体哭了一会儿,然后埋葬了尸体,发现介子推的脊梁堵住了柳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拿出来一看,原来是一片裙子,上面写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希望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臣。
若主人心中有我,回忆我时常常自省。
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把血书藏在袖子里。然后介子和他的母亲被埋在烧焦的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将放火烧山的日子定为寒食节。每年,他都禁止烟花,只吃冷食。
[img]795158[/img]
临走前,他砍了一段烧焦的柳树,在宫里做了一双木屐,每天看着它叹息:“悲伤的脚。”“脚”是古代下属互相尊重上级或同龄人的名字,据说来自于此。
介子推对后人的影响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大臣们徒步旅行,表示哀悼。走到坟墓前,我看到老柳树死树复活,成千上万的绿枝,随风飘舞。晋文公看着复活的老柳树,好像看到了介子推。他尊重地走到前面,珍惜地捏了捏树枝,在头上编了一个圆圈。祭祀结束后,晋文公将复活的老柳树命名为“清明节柳树”,并将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座佑铭,鞭策自己执政。他勤政清明,努力治理国家。
此后,晋国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当他死的那天,每个人都禁止烟花来纪念他。用面粉和枣泥揉成燕子,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个东西叫“推燕”(介子推也是介子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人民的隆重节日。每逢冷食,人们都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人们只吃枣饼、麦饼等事先准备好的冷食;在南方,大部分是青团和糯米糖藕。每一次清明节,人们都把柳条编成圆圈,戴在头上,把柳枝插在房子的前后,以示怀念。
[img]795159[/img]
介子推虽然有功于君王,但不居功骄傲,面对高官厚禄不为心动,真是难得的一颗“百姓心”啊!介子推“舍身赴义”的洁芳善行,成为中国传统观念中大丈夫精神的渊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就是赞美介子推这样的仁人志士!正是这种精神孕育和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英雄,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介子对名利的鄙视,对虚伪、欺骗、谬误的怨恨,以及他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诚实、节俭、礼让的传统美德的体现;从更深层次上看,介子对祖国有着深厚而真诚的爱。晋献公在李姬,杀申生,昏于家,乱于国,而重耳则成为振兴晋国的希望。介子推的行为是他相信爱晋国必爱重耳的自然表现。也许,正是这种对祖国的爱,才是人民永远怀念介子的根本原因。
晋文公火烧介子推 介子推对后人的影响